关承皿阴沉着脸,道:“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是……”
关承皿还想到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除掉他们关家军。
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远离关家军,去建昌。
到了建昌,他关承皿就是瓮中之鳖,安靖帝随随便便一道口令,就足以要了他的命。
然后安靖帝可以把矛盾转移到陆明则头上,再以为他关承皿复仇的借口,乘机收编关家军。
至此,关家军将永远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安靖帝和吴有缺,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他们关家这个大难题。
“吴有缺和安靖帝,真是好算计啊!”关承皿咬着牙,从牙缝中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
事到如今,建昌他关承皿是绝对不可能去,他不会再离开建邺半步。
即使走,也要全体关家军跟着他一块走。
“传令,让将士们加固城墙,在周边城镇征集粮草,以备不时之需。”关承皿寒声道。
二十年前,自己的父亲让安靖帝葬送于合肥,头颅被人制成酒器,至今仍未寻回。
二十年后的今天,他关家九族又让安靖帝斩于午门之外……
如今就剩下他父子二人,关承皿不想再将关家人的命运,托付于安靖帝之手了。
大不了一块去死。
“爹,”
关成业知道关承皿想做什么,惊恐之余,他提出另外一种可能。
“爹,孙太师的话,未必能全信,陛下是否诛我关家九族,派人去京都查探一番便知。”
“我怀疑这是左余哀的阴谋。”
“爹,三思啊!”
这一步踏错,可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万一孙秉文的这封信是阴谋,安靖帝并没有诛他关家九族,但是关承皿举兵谋反了,那他关家九族就真的要横死京都了。
关承皿苦笑着将圣旨递到关成业面前,道:“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因为陆明则在攻打豫章,事出紧急,安靖帝让关承皿火速赶往建昌。
规定了,圣旨交到他手中的这一天算起,十日之内必须出发。
从建邺到京都一个来回,最快也要十七八天。
而如果这封信是左余哀的阴谋,恐怕他关承皿派出去的人,走到半路就会让人截杀。
别说十七八天了,就是两个月也等不到京都回信,无法确定他的家人是否真的被诛,还是左余哀的阴谋轨迹。
十日之内不动身,他就是抗旨不遵,同样是杀头的大罪。
怎么办?
选择相信陛下和吴有缺,还是选择相信孙秉文?
相信安靖帝,极可能他会死在建昌,而在关家军被收编之后,关成业肯定也会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