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若教传说作机关

千殇图 钟离儿 4417 字 2个月前

辛南六十七年,传说战国墨家机关图重现江湖,一时间江湖动乱不堪,纷争四起,继而惊动了朝廷,就连帝王封邑启也是焦头烂额,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除了江湖谣传,哪位爱卿知晓机关图到底是何物?”

一日早朝,封邑启看着满朝文武百官和三位皇子问道,他隐隐觉得此事并不简单,既然能闹得满城风雨,一定有他的厉害之处。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却皆摇头表示并不知情,就连皇子们也无能为父皇解忧,唯有丞相脸色严肃,神色犹豫,最后他还是受捧玉圭弓起身子,向前一步道:“启禀陛下,江湖所说墨家机关图重现于世乃详兆,是能得机关图者得天下……”

封邑启龙眸一瞪,没有打断丞相的话,显然这样的坊间传言他早就清楚了。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据古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守城技术,而墨家机关图便是收集了他一生的心血,若得墨家机关图便可找到先秦时期墨子遗留下来的比‘兼爱’和‘非攻’更加强大的神器—天降,天降堪称守天下之城不费一兵,攻天下之丘亦不费一卒的神物!“

丞相话毕,文武百官都是瞠目结舌,个个惊诧得一时话也说不出来。

一旁的三皇子不屑的看向丞相,冷笑着说:“丞相所言若是属实,那先秦兵家该要不服了,《孙子兵法》难道还比不过以守为重的墨家,区区江湖传说岂能当真。”

“墨家思想讲求以退为进,以攻为守,是否好过兵家胜败顺应天意的策略自然另当别论,三皇子所言也并无道理。”

丞相对于三皇子节外生枝般的言论丝毫没有动气,依然心平气和的解说。

“锦儿,既然你对机关图有兴趣,不如就让你去追查此事?”

封邑启沉思了一会儿,稍微显出疲惫的神色,他看向三子,眼里有莫名的失神。

“是。不知可否请丞相大人助我一臂之力?”三皇子看向丞相,双眸都装满了得意的笑,

不知道为什么,丞相竟然感觉后背微微发冷。

“既然是三皇子的吩咐,老臣自然全力以赴。”

再怎么样,终究是圣命难为,丞相弓弓身子和众大臣一齐跪退了封邑启。

封邑启共有三子,嫡子封羽及立为太子,沉稳大气,庄重大方;二子封羽西封为临王,谦逊谨慎,温和内敛;三子封羽锦,心思缜密,盛气凌人。

纵观朝野,丞相是最清楚封羽锦不能成为帝王的人,时间和经历让他在识人方面更加精准的知晓,封羽锦有着父辈和兄弟所没有的狼子野心,他心机重重,却又让人无法察觉,与其说他善于隐藏,不如说是被城府奴隶,显得过于心术不正。

这样的人,无异于一条饿了太久太久需要迫切进食的野生毒蛇,他觊觎着自家的江山,昂头挺胸,张开血盆大口,吐着发黑的信子,伸出瘆人的獠牙,只待稍微的风吹草动,他就要朝弱小或者强大的猎物发起致命的攻击。

然而朝廷之上,却有不少和丞相意见相左之人,在他们看来,帝王之道本就坎坷曲折,可能更需要霸道薄情甚至冷血无情的强者,哪怕脚下的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也只是为了成为主导天下苍生,实现千秋伟业的霸主的再简单不过的过程而已。

自然而然,朝廷的势力分成两拨,分为拥护太子的正统地位的丞相一派,和支持三皇子的后来居上的兵部尚书一派。

两派各执一词,分毫不分。近月来由于机关图重现的传说,三皇子一边竟莫名其妙的有占上风的势头。

走在三伏天的炽热日光下,丞相却忍不住冷汗直流,他突然有种可怕的预感——辛南王朝恐怕要风云异变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他是三朝老相,怎么忍心眼睁睁看着江山摧残,百姓罹难。

想到这里,他不免连声叹息,望向渐渐阴云密布的天空道:“墨兄,看来你我是守不住这个秘密了”

过去了几日,朝中为那机关图竟是越发的乱了,几乎是人人都想掺上一脚,而皇甫德也有些不懂,这些日子,他竟更加器重三子封羽锦,连名正言顺的太子也有些冷落。

这天,他刚下朝封羽锦便追上了他,依旧是那副笑着的样子:“大人留步,可否到宫中品一会茶?”

“这微臣还有要事。”

他便转身便要走,封羽锦有些发怒,但是隐忍一会,他又说:“机关图一事父皇已经交由我手,迟迟没有机会同大人探谈,今日不如便好好聊聊?”

皇甫德也不好再拒绝,便和封羽锦一起去了西赋宫。

西赋宫正对太子所居的东至宫,两宫皆是壮美富丽,大气磅礴,但因兄弟地位不同,两宫已然成对比之势。

“对于机关图,丞相有什么独特见解,羽锦洗耳恭听。”

谈起正事,封羽锦的脸色终于严肃起来,好像他比皇甫德更加担心机关图的趋势走向,这不怎么像平常对什么事情都表现出漫不经心的三皇子。

“当时墨家被秦国所灭的十年之前,墨家分裂为两大门派,一为墨,二为阴阳,两派水火不容,斗得天昏地暗。”

封羽锦从未听过如此让人无法相信或者是超过预想的回答,他差不多有些难以自制,“丞相大人怎么会知晓这些?”

但是更多的是,他还是无比的谨慎,或者更加的警惕。

“这其实机关图的事情,早在江湖上就已经倍受注目,微臣也在暗中调查过”

“原来如此,羽锦还以为机关图与丞相有什么另外的关系呢!”

他仿佛不经意的说道,玩笑的语气却让皇甫德暗暗忐忑着,或许他真的多嘴了。

出了封羽锦的宫殿,走了几步却碰见了太子匆匆忙忙的不知道要往哪去,皇甫德看他如此仪态,不免有些责怪:“羽及这是要到哪里去,形色这样不成样子?”

太子封羽及见是老师,恭敬作了一揖,额头汗水不住下淌,声音抖了抖:“老师莫怪,羽及正要赶往东临书院。”

“东临书院出了何事?”

“失失火了!”

“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在方才”

“什么!这可不是小事,微臣与你一同前去!”

东临书院历来是为太子,也就是储君服务的后援机构,里面人才济济,高干子弟如云,是整个朝庭除了君王的御林军外最高层的权力枢纽,一旦此处有所疏漏,几乎意味着储君权力的动摇。

不管结果如何,如果此次太子无法亡羊补牢,那几乎就是宣告了他一切特权的缺失。

这也就意味着,朝廷也会罹乱。

皇甫德与封羽及到东临书院时,火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只是可惜的事,书院的名著典籍和历朝文献已经差不多都毁于火海之中。

幸好无一人伤亡,不过毁坏书典的大罪也足以让太子元气大伤。

皇甫德想不通,为何东临书院久久无事偏偏在现在出了大事,若非有人背地作恶,谁有如此豹胆敢打书院的主意,更何况事关太子

封羽锦的脸浮现于皇甫德的脑海里,他冷汗直流,烈日下后背俱是凉意。

过了一会,有人来传,说是纵火的凶手抓到了。

“太子殿下,人抓到了是兵部尚书赵儒尹的大公子。”

“怎么可能是书义,他断不会这样做老师”

太子一万个不相信,他一瞬间颓败透顶,赵书义,乃是与他最亲近而且家族势力也较优越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