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沈大成能做皇帝,不仅有他能力卓著功盖万世,夜游各方妥协的结果。
彼时大江南北,分裂成了多少国家,就有多少个皇帝。眼见着自己的皇帝是个不中用的,那些世家大族纷纷倒戈,联合起来一起拥立了先帝。
先帝当然也投桃报李,像什么范阳卢家、兰陵萧家、琅琊王家、陈郡谢家等等世家大族一大堆,光靠这封了国公国候的就有二十三户。
当初还是平阳公主的沈妤,打完了四明,还找到楼修远把祖产给他,也是一个道理。
沈妤何许人,她爹当皇帝坐镇长安,她一个人领兵闯南走北,才打下如此辽阔的疆域,她登基后没多久,还御驾亲征过一次,把高句丽的国王打得跪下来叫爹。
故而沈妤这些年手底下的功臣也大多封了公侯,可公中的饼才那么点大,女皇一派的公侯就抢了先帝封的那些人的位置。
他们日子过的大不如前,干脆换个思路,让自家的堂亲从兄全去谋外放,吸外面的钱粮,供着在京城里头的国公国候。
山南东道虽说这两年是旱了点,但总体来说是要比江南岭南这种地方富庶的,产粮多,码头多,人也多,好抠钱。
这些人一窝蜂地全拱到这儿来,至于楼修远,他就是个在江陵干活的唯一老实人。
一堆人骗他一个,各个上衙门穿的比他还简朴,楼修远还常常感慨自己不够廉洁,天天被他们哄着干最辛苦的活,自己还深觉不够努力。
楼修远卸任前一年,江陵开始旱,他跟谢丹山商量着问朝廷要个七八万银钱的救灾粮,谢丹山可是个牛人,狮子大开口一般要了二十万。
然后,然后当然是楼修远带着五万两银钱的粮食精打细算带着农户熬过了一年,谢丹山无声无息地贪了十五万孝敬给了他堂叔宣平候谢元亨。
等楼修远卸任,他们几家联合,请了吏部的夏大人吃了三回酒送了两个戏班子,把他丢去了交州。
没了老实人的江陵更适合贪财,可正巧这几年江陵又旱,没有那几年背着楼修远偷偷贪贪得多了,江陵还有夷陵的几个官员一合计,想了一个绝佳的办法:冒赈。
这几年他们年年上报陛下说这块儿旱得很,陛下也就每年往下面拨救灾的银粮,一年比一年多。
谢家、萧家、王家……多少大家大族,全都使唤自家奴仆乐伎换做灾民的衣服一个一个排着队去领救灾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