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后手

民心是个很玄乎的东西。

有些时候,它非常好用,可以决定某个成败的瞬间;有些时候,它又非常不好用,因为百姓的话语太轻,无法让那坐在金銮殿的天下之主听见。

然而这回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有着士族在背后做推手,民间群情沸腾的消息很快传进宫中,甚至不必由许宫旁敲侧击,便已经有官员在上朝时提出疑问。

“听闻陛下将南平郡主下狱,不知她做了何等错事?还请陛下言明于天下,勿要让天下百姓非议不止。”

皇帝:“……”

——因为她指着鼻子骂我!

他可没脸将这话,干瘪地敷衍:“郡主不知尊卑、冒犯天家,贬至天牢反省。”

百官:“……?”

您要不要听自己在讲什么,不知尊卑、冒犯天家?

捏造罪名也要讲究基本法。

不是他们不给面子,而是这两个罪名实在难以服众。

当即便有言官追问细节,皇帝支支吾吾,一直不肯正面作答,百官们更加确信这罪名纯属构陷,便好意规劝皇帝回心转意。

“郡主安危事关边塞要事,陛下万不可由着性子乱来,免得因天下人口舌。”

“边塞仍需郡主坐镇,陛下心有不满,小惩大诫即刻,实在不该将事情闹大。”

“郡主纵有千错万错也是女眷,该由皇后责罚才对。”

尽管无人正面指责皇帝事情办得糊涂,每一个字句中皆是此类含义,听得皇帝又憋气又窝火。

那女人都指着朕的鼻子骂,他身为九五之尊难道惩罚不得?

百官:“……”

可以惩罚,换个时间点才行。

要么,起复盛怀安,将边塞和西境一并交给他;要么,就要忍着对杨知月的不喜,捏着鼻子认下。

没有了南平郡主,谁来治理边塞?

以现下匈奴人的强势程度,除了她无人敢去蹚浑水。

再说换了没有经验之人,文武百官也不信。

两个惨死西境的前车之鉴头七还没过完!

各种复杂的局势掺和在一起,形成倒逼皇帝低头的荒谬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