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都不是练家子,谁也没有发觉,自个的一言一行正在被人监视,直到他们回到晏府,这场监视才算结束。
御书房内,皇帝沉着脸听自己派去的人,把赵嫣然和敖霄一天的行踪一五一十报来,沉脸评价道:
“他倒真是放得下朕和他的母妃。”
“陛下,当时二皇子给您出这主意是,目的是为了考验四皇子和赵嫣然的真心,眼下看来,这二人的确真心相爱,您看?”
“不急,这才一日,能看出什么来。那赵嫣然,狠起来连自己的亲爹都举报,这样的人,跟着老四,朕着实不放心。搞他们个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如果她仍然死心塌地地跟着老四,那朕再降旨也不迟。”
“陛下您圣明。”刘公公恭维道。
想起敖霄,皇帝停下笔,轻叹一口气,“除了那孽种,朕拢共就四个儿子,安儿倒是聪慧,但他自小在民间长大,许多事还在学习摸索阶段,尚欠缺历练,我虽喜欢他,却不放心把江山交到他手里。”
“老二打小就是个心思深沉的,让人琢磨不同,老六其他都好,唯独手段过于狠辣,倘若把江山交给他,只怕其他兄弟会遭殃……”
“朕想来想去,只有老四堪用,他也聪慧,倘若一门心思在朝政上,即便不是明君,也不会出错,他继承皇位,也能善待他的其他兄弟。”
“可偏偏这就是个糊不上墙的烂泥!”说到这儿,气得皇帝把手里的笔一丢,笔砸在纸上,墨汁四溅。
“没别的好人选了,你去把老六叫来,封地不用他去了。半个月后,不管老四和赵嫣然的结局与否,朕都会把老四宣回来,把他赶到之前给老六的封地去。”
“您这是要……?”
聪明人之间的对话,话说到一半,就够了。
皇帝白一眼自己这个心腹,“朕还得再思量思量。”
刘公公不再接着问,他一福身,躬身弯腰退出御书房,亲自去请六皇子。
之前因科举舞弊一事,皇帝要将六皇子“赶”出京城去,他先是借伤寒拖延了些时日,风寒要结束的时候,又赶上太子大婚,便推托说,从封地到京城,一来一回少说也得小半月。
这小半月这趟下来,太子的婚期也要到了,以此为由,在皇帝面前,又换来在京城周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