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殿试之日。
今年通过春闱的考生,包括晏适在内,一共有三十七名。这三十七名考生在三月二十这日早,便被御林军统一接到皇宫外,早朝之后,由御林军统领带队,将他们带上了金銮殿。
金銮殿内,大臣们分立两旁,年近半百的皇帝坐在龙椅上,高高在上地审视着有可能马上成为自己臣子的新人,接受他们的朝拜。
这三十七人,最年迈的年纪已四十有余,最年轻的,当是晏适。
皇帝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了一圈,最终停留在晏适身上,小声对身旁的大太监说道:
“想不到今年殿试,竟然还有这么年轻的后生。”
大太监早做足了功课,他瞄了晏适一眼,轻声答道:
“回陛下,这位便是之前因为舞弊案,含冤入狱的秀才晏适。”
“朕记得他,当时春闱上出现了十几份所差无几的文章,都是抄袭于他吧?朕看了他的那篇文章,写的确实是好。”
皇帝称赞一句,清清喉咙,让他们平身的同时,看向大太监:“那殿试就开始吧!”
殿试的考题是早定下的,只有大太监和皇帝二人知晓。随着皇帝开口,大太监上前一步,昂首挺胸地看了这三十七人一眼,字正腔圆地开始念诵今年考题。
往年殿试比的都是文章,考生们在这一方面做足了功课,谁知道今年殿试剑走偏锋,大太监所问的,竟然都是针对当代时局、外交、民生等问题,一下问得众人愣在当场。
大太监一拍巴掌,立马有宫女太监抬着桌椅、托着纸墨笔砚鱼贯而入,考生们依次入座,或咬笔愁眉不展、或笔悬在纸上、迟迟不敢动笔。
唯有晏适从容不迫,他提笔蘸饱墨汁,微做思索,理清思绪后,开始动笔。
大殿上伺候的太监们都是机灵的,晏适一张纸写完,一旁伺候的太监立马将其接过,先铺新纸来,再将写满字迹的纸张吹干,小心翼翼地放到托盘上。
晏适文思泉涌、笔走游龙,仅两炷香时间,他便洋洋洒洒写了三大张纸,撩笔朝皇帝作揖:
“陛下,草民已经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