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谁也没听说过君王给臣子立祠建庙的,这哪怕是当年的关二爷和张三爷,可也没有这份待遇啊!
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着实是让诸位大臣不知该如何是好。
同意吧,这好像有点儿违背礼法;
可,不同意吧?刚刚东吴一系人员的下场,可就在眼前啊!
一时之间,在场一众的朝臣们也是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哦,费祎除外。
是的,向刘禅转呈了奏章的费祎当然知道,马谡在奏章中提到了为丞相立祠建庙的打算。
而且,从费祎看来,陛下是极有可能会按照马谡所想,提出这件事情来的。
只是,费祎有些意外的是,这件本该从长计议的事件,却是轻易被陛下给提出在了此番论战之中。
不得不说,这个时机找的还真不错。
这一点,从在场众臣都静若寒蝉不知如何回答的景况也可见一二。
当即,费祎也是决定,再为这场论战加点猛料。
“启禀陛下。”想清楚的费祎,随即也是出班答道。
“准奏。”眼看着出声之人同样是相父给自己留下的人,刘禅也是毫不犹豫开口同意道。
“谢陛下。”费祎当即也是躬身道。
随即,费祎也是接着说道:“微臣以为,不仅仅要在新都洛阳为丞相建祠立庙,陪都长安、以及曾经的都城成都,都该留下丞相的印迹。”
话音落,刘禅的眼前瞬间又是一亮——是啊,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的。
当即,刘禅也是开口道:“费阁臣所言有理也。诸位怎么看?”
会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
内阁里面总共五票,一票因为陆逊的暂时离开而弃权,剩下的蒋琬、费祎加起来,已经实质性地掌控了内阁的话语权。
换言之,大汉的最高领导层已经全部统一支持了刘禅的想法,下面的大汉中层,自然也是只有服从这一条道了。
已经不需要蒋琬来带动了,一众的大臣们当即便是纷纷上前,抱拳而道:“费阁老所言有理,微臣附议!”
随着一声声的“附议”,为丞相建祠立庙的事情,也就算是被定了下来。
也是至此,在蒋琬的精心安排与布置之下,此番的朝议,终究是以大汉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随即,在费祎的主持之下,大汉也是全面开启了第二次的迁都事宜。
而东吴一系也在蒋琬的主持之下,遭到了全面的清退。
当然了,也不是说就把东吴籍的官员就全部清理,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清走十之八九,让东吴元气大伤,使之再不能对朝局产生巨大影响,这对于大汉和蒋琬而言,便已经足够了。
不过,令蒋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次大规模的清理,却是间接帮助了马谡交州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那些被清理的东吴世家们,眼看着已经抓不住大汉的机遇,却是纷纷打起了马谡交州的主意。
你别说,马谡对于这这些“文化人”,还真是求贤若渴。
毕竟,想要完成它想要的基础教育,除了金钱之外,必要的教师也更是不可或缺的。
而能在大汉朝廷立足的文臣,正是马谡最为缺少的教师的人选。
只是,这些东吴的精英们可不这么想,他们是来统治的,而不是来教书育人的。
但很可惜,在交州,还真没有人可以挑战马谡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