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魏吴磋商欲决战

大量山越之民流失的讯息终于还是随着交州士家的求援信,一同被送到了孙权的案头。

难得的是,被汉、魏来回教育过无数回的孙权,这次终于没有怒而兴师。

当然不是孙权怂了,只是孙权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已经不可能是汉军的对手了。

哪怕此刻在荆州的汉军只是其偏师一部。

而与此同时,经过山越的抢人大战,孙权也已经意识到,与汉朝的决战不能再拖了。

哪怕此刻曹魏和自己都在休养生息,但一番发展下来,两国的增力还真未必有汉朝一家多。

于是,来往邺城与建业之间的书信与密使也是日益频繁了起来。

孙权想要尽快决战,北方的曹魏何尝不也是这么想的呢!

南边的孙权好歹还能通过山越给自己回血,而曹叡这边却完全是拆民生的东墙,补军事的西墙。

可以说,魏军越强,魏国的国力反而越发的羸弱。

因此,曹魏想要决战的心,可以说一点都不比东吴弱。

嗯,至少曹叡是这么想的。

可是,在曹叡之下,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曹爽等人,说实话,却并没有那么迫切地想要与汉军决战之心。

一来,上党之战实在是给他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一想到还要与汉军死战一场,众人不知不觉也是有些抵触;

二来,因为曹叡对军事的重视,却是让曹爽等人在国内横行无忌,如此固然让征兵、练兵得以顺利进行,却也让曹爽等人得以上下其手、作威作福。

而若是与汉军决战,即便是大胜而归,军权恐怕也要上缴,自然这也是曹爽等人所不愿看到的。

基于此,曹叡等人面对曹叡的催促也是一力推脱兵马重塑尚需时间。

应该说,曹叡的说法倒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但其中没有掺杂一点私心,那也是必然是假的。

反倒是一众的门阀世家们一力催促着曹叡开启决战。

这也很好理解,他们期盼的不是胜利,而只是决战罢了。

已经在长安搭通了天地线的世家门阀,对于谁输谁赢,还真没有太大的执念。

他们唯一的诉求便是快些结束罢了。

其实不仅仅是曹魏,东吴内部也是呈现出分裂的状态。

只不过,在东吴内部,更多的门阀世家对决战却是持反对态度的。

没办法,国情不同。

曹魏征兵,那是动的世家门阀的利益,世家自然想要以决战的方式快速结束掉这痛苦的过程;

东吴征兵,却是征伐的山越之人,反倒是出兵决战,需要各个世家门阀出血而战。

自然,东吴的世家们还是更愿意偏安一隅的。

当然了,在这些只顾着眼前利益的庸人之中,也还是有一些人有着真知灼见的。

比如东吴的陆逊与诸葛恪,便是决战的坚决拥护者。

同时,他们也知道,这次的决战,或许是东吴最后的一次机会了。因此两人对于决战既是希望,却也保持着相当的警惕与谨慎。

而有陆逊和诸葛恪的支持,东吴内部虽然有些不同的声音,也是被孙权给轻松压制了下去。

一时之间,东吴的内部竟然表现得十足地团结了起来。

当然,地大物博的魏国,其朝臣也不全都是傻子。

可惜的是,能有此真知灼见并能在朝堂上、军队中说上话的人,着实是不多。

好在,曹叡还真就发现了两个自己人:一个是曾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夏侯玄,另一个则是夏侯渊之子——夏侯霸。

夏侯玄一个文官,倒在其次,这武将出身的夏侯霸的出现,着实是令曹叡欣喜不已。

当即,曹叡便是将其拔擢为车骑将军,为曹爽副将,协同办理征兵、练军事宜。

甚至,为了让深得己心的夏侯霸更好地掌握权力,曹叡更是明旨让夏侯霸主管练军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