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年在荆州执行作战的是朱然和朱桓,但实际的指挥者却是孙权自己。
用前年的失败来堵今年进攻的路途,这无疑是有些无耻的。
倒是同样出身吴郡世家的陆逊陆大都督,却是出人意料的一声不发。
无他,陆逊很清楚,这样的争执根本毫无意义。他们的王上根本不可能选择北上扬州。
要知道,合肥、逍遥津,那可是王上噩梦般的地方,在没有绝对的优势和把握之下,晚上怎么可能继续北上找不自在?
而且,论起无耻来,他们的王上又怕过谁?
果然,孙权也是根本不再理会吴郡世家,当即力排众议,将进攻的方向强行定在了东面的荆州。
甚至,为了打赢这场关键之战,孙权也是决定再度御驾亲征。
而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战,孙权也是果断地选择了剜心战法。
即,放弃沿途其余城池,直攻荆南之腹心——江陵城。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也是带着陆逊走的这一条道。
只是,那年里吕蒙还能白衣渡江,而江陵城里还有个糜芳。
这次的曹魏可不会给孙权任何偷袭的机会。也因此,孙权也几乎是将自己全部的身家给压了上去。
而孙权具体的部署为:
以陆逊领三万军,为南路军,自江夏沿河而南下,直冲江陵,向南封锁江面,断绝武陵、长沙、衡阳三郡可能之援军;
以朱然率三万军,为北路军,出竞陵而北上,袭占当阳城,进而阻断魏军可能南下之援军;
孙权自提军五万,为中路军,走陆路而抵江陵,围攻江陵城。
以朱桓领兵一万,为后路军,沿水路押送粮草、军械。
一十二万大军,这已经是孙权的极限兵力了,毕竟扬州的方向上,孙权不得不留足三万兵马,以免重蹈前年的覆辙。
虽然建业已经不再是孙权心目中的国都,孙权也巴不得吴郡的世家能被消灭得多一些。但毕竟,吴郡也是整个东吴的菁华所在,更是孙氏立足的根本所在。
别说放任吴郡被占领了,就算是跟吴郡彻底撕破脸,孙权都不敢干。
而且,一旦吴郡真的被曹魏所占,恐怕前线的大军也将在瞬间溃散。
当然,在武昌方向,孙权也是留下了一万多的预备队。
换言之,此时整个吴军的兵力,大致在十七八万左右,尽管经过了两年的休养生息,东吴也并没有恢复鼎盛的状态。
不是孙权不想,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办法,荆南四郡的丢失,还是对东吴的整体国力产生了影响。
这当然也是孙权迫不及待要收回荆南四郡的原因之一。
而在孙权的布置之中,最令人意外无疑是陆逊了。
堂堂的大都督,本该在大营之中协助孙权指挥作战,却是被孙权排除在了中军之外。
说得好听,陆逊所率的部队叫做南路军,其实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先锋将而已。
这已经是有些羞辱陆逊了。
尽管陆逊已经足够的低调,这次的军议更是一言不发,但他的出身就决定了在这次的作战中,不可能收到孙权的重用。
无他,这一场战斗,看起来是吴魏的外战,实际上确实吴国内部矛盾转移的结果。
除了收复荆南四郡之外,孙权的另一个重大目的,就是通过这一场战争,尽可能地拔擢自己人,并削弱吴郡世家的影响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政治角斗打好基础。
带着这样的目的,陆逊被安排到了先锋的位置,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孙权似乎是有些小瞧了他所要面对的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