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汉军不动魏军动

看着手中精致的信笺和国书,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袭上了诸葛瑾的心头。

很简单的道理,若是同意了与自家联合出军,绝不该在此时此刻,以一个小小小差人之手送到自己的手上。

不说丞相亲自来商议吧,也该派出一名权臣才对。

可如今这架势,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对啊!

无奈,诸葛瑾也随即将信笺展开看了起来。

果然,来自丞相的回答,没有丝毫的含糊:汉朝暂时无法出兵。

当然,丞相给出的理由自然不会是东吴不可信之类有害与两国邦交的内容,但显然原因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已经是蜀汉对于自己的最终答复。

明明昨天荆州系的官员们还在奔走,怎么今日一大早,汉家朝堂便已经做出了决断呢?甚至连当面跟自己诉说,让自己再努力一次的机会都不给。

也是通过汉朝以差人送来答复的这个动作,诸葛瑾敏锐地感知到了,这已经是最后的答复,无可撼动的决定。

既然如此,诸葛瑾也自然没有继续待下去的理由,继续待下去找机会,无异于死缠烂打,这只会让汉家朝廷更加的厌恶而已。

当即,诸葛瑾在随后也是行色匆匆地离开了成都,回返武昌而去。

来时夏日炎炎,去时已是金黄一片,只可惜吴汉之间,还是没结出累累的硕果。

回到了武昌,得知大汉继续拒绝出兵的孙权几乎是要彻底地疯了。

去年说打仗了没粮食了不打,今年,这都眼看着就要两次大丰收了,又说不打。

而且这次,甚至连个合适的借口都没有。

说不恼火,那是假的。

毕竟东吴可以说是迫切地需要这场战争来转移内部的矛盾,而孙权也已经为了这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就连使者都提早了至少一个多月的时间。

要的,就是让蜀汉充分地讨论,进而做出对吴军更有利的决定。

只可惜,蜀汉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蜀汉。

雄踞三州之地的蜀汉,已经不再需要看东吴的脸色,也更不需要为了配合东吴而改变自己的计划。

于是,孙权联汉的计划受挫虽然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我们可以冷静地分析,只因为我们是旁观者而已。

但身在局中的孙权却是出离的愤怒。

与此同时,一个两难的抉择也是被摆在了孙权的面前。

是继续自己的计划,独立向魏军发起进攻,还是就此推迟,等候蜀汉向魏军发起进攻,自己再跟随而上。

独立进攻自不必说,吴军的实力相较于魏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要是没有蜀军的牵制,吴军就更不可能打赢魏军了。

可若是放弃,即便是推辞,也是困难重重的。

毕竟,孙权已经做了太多的准备工作,而且国内现如今针尖对麦芒的政治环境,也根本不允许孙权继续拖延下去。

“如果这个吴国不能是孙氏的吴国,似乎留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一个邪恶的念头迅速在孙权头脑中蔓延,并且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再也挥之不去。

似乎是看出了孙权心头的邪念,诸葛瑾也是赶紧劝说道:“我王,我军虽经休整与兵力补充,但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都远不是魏军对手。独立与魏军交战,实在太过冒险,还请我王三思。”

心知这等理由并劝不住孙权,诸葛瑾也是赶紧继续补充道:“我王容禀,虽则汉军屡次三番拒绝与我军联合出兵。不过......”

略略顿了顿,诸葛瑾也是看向了一旁的孙权。

果然,孙权顿时也是眼前一亮,赶紧追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诸葛瑾当即接着说道:“那蜀汉自称是大汉正统,岂能坐视魏国篡汉而不顾。况长安乃汉之旧都,意义重大,蜀汉无有不夺回之理也。既然今年蜀汉不愿出兵,我军或可等蜀军发兵关中之时,再行出兵。”

“哎。”闻言的孙权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是微微叹了一口气,道:“那蜀汉何日才会发兵呢?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五载?若是蜀汉要等个十年再出兵,我等得,荆州的百姓焉能等得?荆州的百姓等得,这吴郡的世家们可能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