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汉军不动魏军动

对于底下荆州一系人马的小动作,丞相自然是洞若观火。

不过,丞相也没有阻止的意思,更没有直接把事情敲定的意思。

一来,如果不让荆州一系尽情地折腾一把,无疑是将内部的矛盾掩盖起来,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隐藏起来的矛盾就会爆出来,这可不是丞相所愿意看到的;

二来,让事情拖着,也可以显示出大汉对此事的重视,即便最终大汉还是否决了此事,也足够给东吴一个交代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丞相几乎能够确定,马谡根本不会同意出兵联吴。

要知道,“东吴鼠辈”的名字,可就是马谡叫出来的。如果说讨厌东吴有个排名的话,马谡一定是名列前茅。

更别说,马谡上表的开府第一将之名不是他人,正是关兴。

你让马谡带着关兴去荆州帮东吴打仗,只能说,你也是想瞎了心。真要这两人去了,战场之上直接率军反戈一击帮着曹魏绞杀吴军,丞相都不会感到丝毫的意外。

既然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丞相自然也由得他们去折腾了,甚至还帮着底下人拖延时间。

当然,汉朝犹豫不定的消息,诸葛瑾也是很快命人传回到了武昌。

不过,知道这消息的吴王似乎并不意外。之所以让诸葛瑾顶着炎炎夏日就去成都磋商此事,孙权怕的就是汉朝继续用拖刀计。

如今距离秋收都尚有一月多的时间,秋收之后的战机也还有两月之多,你大汉再怎么拖,也不能拖两三个月吧。

只是苦了诸葛瑾了,在大汉没有做出最后决断之前,也只能屈居在驿站之中了。

好在,因为有着丞相兄长的身份,驿站中人倒也不敢怠慢。

可惜的是,诸葛瑾终究等不到他想要的结果。

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丞相府终于收到了马谡的上书。

只从那铁画银钩的笔画中,便不难看出作者在书写之时的愤怒。而看着其中的内容,丞相不由得也是露出了一丝丝的微笑:果然,还得是你马谡啊!

略略抬起了头,环视着众人,丞相的心中也是略略有些庆幸:还好今天没有让自家兄长直接前来,否则看到了此信,指不定要闹出什么两国的争端来。

重新拿起桌上的羽扇,丞相也是不动声色地将手中马谡的奏疏递给了一旁的蒋琬,道:“大家都传阅下吧。”

“是。”蒋琬立即双手接过了奏疏,随即与身旁的大臣一道看了起来。

只一眼,蒋琬差点就笑喷了。

只见那奏疏的第一句便是开宗明义:东吴鼠辈,背盟小人,仁义全无,弃义亡信,何敢于我大汉朝堂狺狺狂吠!

嗯,好吧,这就很“马谡”!

紧接着一段,马谡又是将东吴屡次的背盟之举给历数了出来。

简单来说一句话:东吴靠得住,母猪能上树。

当然,出于对联吴之事的负责,马谡好悬没有把全部的篇幅用作抨击东吴鼠辈。

在接下来的篇幅之中,马谡也是详尽地从正反两面阐述了不与吴军联盟、坐观吴军成败的理由。

总结起来就是:吴军之成败,已经与大汉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大汉继续自己的步伐,未来就是大汉的。

而为了应对想要回家的荆州一系的官员将领们,马谡也是给他们提出了问题:是要一个并不完整还时时刻刻要担心东吴背刺的南郡,还是要一个完整的荆州。

可以说,马谡算是把丞相想说而不能说的话一股脑儿地全说了。

关键,马谡还是荆州系的首脑,他的发话无疑是有分量的。

随着马谡奏疏的传阅,即便是荆州一系的官员和将领们,也不由得闭上了嘴巴。

连自家老大都不支持,自己还能怎么办?想得通想不通也得应下来啊!

看着偃旗息鼓的众臣,轻摇着羽扇的丞相显然也是很满意。

“若是大家没有意见。”环视着众人,见无人言语,一切已在不言之中,丞相也是随即开口道:“公琰(蒋琬字)明日便答复吴使了吧!他也在成都住了够久了。”

“是。”蒋琬当即答应道。

有了丞相的决断,蒋琬的速度也是很快。

一大清早,汉朝的回复信笺以及国书便被丞相府的差人送到了诸葛瑾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