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战后的结果如何,丞相都敢确定,吴王势必要拖着南郡和江陵城不给。
到时候,大汉又能怎么办呢?
甚至,最不利的情况下,吴军甚至会在激战之中,临阵倒戈。这一点吴军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而但凡吴军哪怕只是稍稍在关键时候迟疑一下,大汉大好的局面也将再次遭到危机。
这是丞相所万万不想看到的。
因此,尽管南郡已经足够的诱人,但丞相还是忍痛将吴王的好意给拒绝了。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自然立即就明白了丞相的拒绝之意。
只是,面对丞相的近乎干脆的拒绝,别说是诸葛瑾了,就连汉家的大臣们也是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丞相。
好在此时的丞相已经有着足够的威信,众人心底虽然有些诧异,却也都没有在外人面前提出异议,也算是很好地在外人面前保证了大汉的脸面。
可诸葛瑾的眼睛是何其的毒辣,几乎瞬间就从一众大臣的眼神中捕捉到了错愕的神情。
显然,对于丞相的决定,蜀汉内部也是有着不同的意见的。
想明白了这点,诸葛瑾心头也是微微一松——只要不是铁板一块地反对,那就还有希望。
“恭喜丞相再扩地千里。”当即,诸葛瑾也是微微一笑,道:“不过,我主已经明确,进攻的时间可以放到秋收之后,如此,汉军既可得到休整,而秋收之粮液可作军粮之用,何乐而不为哉?”
而不待丞相再度拒绝,诸葛瑾也是从袖中掏出了一卷带着墨色的纸张,双手递到了丞相的面前,道:“此乃我主之国书,还请丞相代为转呈。外臣将在城内驿馆,静候皇帝召唤。”
虽然诸葛瑾并不清楚自己的这个弟弟为何会拒绝自己的提议,但诸葛青清楚地知道要自己来说服这个弟弟,实在是太难。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蜀汉自己内部的人员去做自己的这个弟弟的工作。
之所以掏出国书,诸葛瑾的用意也很简单,就是要给蜀汉的大臣们拖延时间以及说服他们丞相的机会。
按照礼节,这份国书是要上交到刘禅的手中的。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刘禅最终会听丞相的,但这个流程不能变。
这样一来,自己要送南郡的消息就能很快在城内传开,自然而然的,就会有重臣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去找丞相、说服丞相。
一个不行,就会有两个,两个不够,就会有三个。
当然,若是终究还是无法改变自己这个倒霉弟弟的想法,诸葛瑾也算是尽力了。
应该说,诸葛瑾对于人心的把握的确也是有一手的。
丞相自然也是立即就明白了自己这个好兄长的算计,只是面对国书,丞相却是不能不接,不能不传。
既然接了、传了,出兵之事,就不能不议。
既然议了,丞相都能想象出自己即将面对的困顿场景。
微微叹了口气,丞相也是放下了手中的羽扇,双手接过了来自吴王的国书。
见国书已经被收下,诸葛瑾也随即告退。
而随着吴王的国书被丞相呈报给皇帝刘禅,整个成都城也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了朝廷即将兵出荆州收复南郡的消息。
这当然也是诸葛瑾的杰作。
诸葛瑾知道:很多时候,民意的裹挟,甚至比朝堂上的唇枪舌剑更有效果。
果然,随着消息的传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消息,也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出兵荆州。
尤其是一众荆州系的将领和官员,更是上蹿下跳着试图说服丞相出兵荆州夺回南郡。
可惜的是,荆州系的大佬,马谡却并不在成都。这无疑是大大地削弱了荆州一系的话语权。
当即,荆州派也是一面试图拖延着朝廷最后的决断,一面快马向凉州报信,希望得到马谡的支持。
毕竟此时的马谡可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的存在,只要马谡支持出兵,即便是丞相也该回好好思量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