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择郭淮,丞相倒也没有旁的想法,也不是如街亭一战那般迫于手下无将可用,单纯只是因为郭淮是丞相目前最好的选择。
毕竟,郭淮可是曾经的雍州都督,在陇右一代还是有着极高的威信的,这一点就算是魏延和吴懿这样的大将也是无法比拟的。
同时,派出郭淮这样一个降将,也是给所有陇右的豪族吃一颗定心丸。
至于对郭淮的信任问题,丞相只想说:刚刚投降的姜维,他都敢给一个南安郡去发展,为何不信任郭淮?
更何况,姜维在南安郡这半年做得不错,郭淮在上邽这半年也是颇令丞相满意的啊。
应该说,命郭淮督大军作为马谡和姜维的后盾驻守在冀县,是十分正确,也十分正常的决定。
只是,这个在丞相看来再正常不过的决定,在郭淮看来,其意义却非比寻常。
信任这个东西,真的是很玄妙。
人人都渴望得到它,却又不肯轻易给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信任一旦遭到了背叛,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就比如曾经的荆襄之变。
若不是东吴鼠辈的背叛,恐怕此时的北伐要容易上数倍不止,甚至已经定鼎龙兴祖地也不是不可能。
更难得的是,即便经历过东吴鼠辈的数次背叛,本该小心翼翼的蜀汉,在此面对信任的问题时,却没有任何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举动,甚至是毫不犹豫地对自己敞开了心扉,将沉甸甸的兵权与责任送到了自己的手中。
是丞相不记得荆襄之变吗?是丞相不知道此去冀县的重要性吗?
显然都不是,只是丞相愿意相信自己而已。
这一刻,迎着众人的目光,郭淮是真的感受到了丞相对自己的诚意。
郭淮也终于明白,为何小小的一个蜀汉,一个连失大将、兵员和土地的蜀汉,会能打得强大的魏国节节败退。
或许,这便是独属于蜀汉的浪漫吧。
还好,自己如今也已经是大汉的一员。
不知不觉间,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充斥在了郭淮的心头。
当即,郭淮也是郑重地双手抱拳,沉声答道:“末将领命。”
不需要更多的言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便已经将一切说尽。
不仅在场的三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连丞相的嘴角也不由得微微地勾了起来。
他知道,他又为大汉的北伐之路添上了一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大将;
而在场的另外三人也明白,北伐的这条充满着未知与荆棘的路上,他们又多了一名和他们一起披荆斩棘的同袍。
“行动吧。”挥挥羽扇,丞相随即再度吩咐道。
“是。”四人也齐齐地答应道。
汉军的速度很快,即便是算不上精锐的姜维所部,也在短短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收拾完毕,当然这或许也跟“思家心切”有关。
但不管怎样,未至子时,姜维便已经带着他的八千大军登上了归程的船只。
哗啦啦的江水静静地流淌中,马谡所部也开始连夜向魏延所部交接着陈仓的城防。
“把我的亲兵队带上吧。”站在马谡身边的魏延,略略有些担心地看向马谡说道:“陇西情况不明,你身边还是要有一支亲兵才行。”
显然,对于马谡带兵回返陇西迎战凉州之敌,魏延还是有些担心的。
尤其是马谡的亲兵几乎都留在了狄道城,而马谡也从来不是以勇将著称,万一狄道顶不住在马谡到来前被破,马谡所部势必会在半路上遇上那凉州骑兵,没有亲兵扈从,魏延是真的有些担心马谡的安危。
马谡当然明白魏延的担心,随即却还是摇了摇头,道:“弟谢过兄之好意,不过,此去狄道,倒也没有太多危险。兄暂留驻陈仓更需要亲兵帮忙。”
闻言,魏延倒也不好再劝说,毕竟正如马谡所言,若是留自己驻守陈仓的话,陈仓这边的情况还真不一定会比狄道城好上多少。
“准备怎么打?”看着手下的将士们有条不紊地交接着,站在城头的魏延又继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