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大军还未开拔,趁着市场还在开放,借用马队和商队的名义,将汉军的将士送入陈仓之中。然后再来个里应外合。
这可跟“白衣渡江”不一样。
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东吴鼠辈的“白衣渡江”那是不宣而战,把战火烧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而汉魏之间早就势同水火,互派细作本就是常有的事,马谡的这招藏兵在商队之中,最多只能算是兵不厌诈。
因为已经有了数月的贸易积累,陈仓方面早已熟知这些商队、马队,而在丞相大军尚未杀入关中之前,陈仓方面也不会拒绝这最后一批的商贾。
因此,马谡的这一“藏兵于商”的计策,是极有可能奏效的。
唯二的问题:一是要快,必须要在陈仓关闭关门之前,将商队开入城中;二则是要尽可能多地安排人员进入。
而这,也是马谡回营之后便立即叫来李瑾的用意。
已经明白了马谡意图的李瑾也是微微点头,随即颇为认真地继续回答道:“嗯,应该可以。派些货物和人员给其他商队代为交易,也是常有的事情,无非是要让些利而已。”
“人数方面呢?”马谡继续问道。
“每个商队至多安排十人左右应该不成问题,就看如今上邽城内还有多少商队了。”李瑾再度回答道。
“张苞。”闻言,马谡却是看向了一旁的张苞道。
“末将在。”张苞立即兴奋地抱拳答道。
他当然知道,此时马谡点他的名字会是何用意。在陇西半年多,尚未能见过血的他,此时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即就杀向了陈仓。
只可惜,马谡却并没有直接宣布命令。
“破袭陈仓城门,你要多少人?”马谡随即继续问道。
“二百精兵足以!”张苞立即答应道。
闻言,马谡也是默默地在心中计算了起来,陈仓守军三千,分作四门,再除去预备兵力,每个门大致会有八百兵力。
八百兵力不可能全部一股脑儿放到城楼上,至少也要两班倒,以保证战斗力。因此,每面城楼之上同一时间至多四百人,面对我军围攻,至多能分出一半的兵力,也就是二百人前去围堵内部的作乱。
即便郝昭立即率预备队赶到,加上城楼上分出的兵力也至多四百人左右。
这样一来两百人几乎是绰绰有余。即便是最不利的情况,换岗下班的四百人也对张苞所部进行围剿,两百对八百,有备算无备之下,坚持一时半会儿应该不成问题。
默默地在心中点了点头,马谡随即看向了张苞,道:“军中无戏言也!”
“某愿立军令状!二百精兵,不破城门,提头来见。”张苞也是立即豪气地答道。
“好,便依汝之所言。”马谡微笑着拍着张苞的肩膀,随即又看向了李瑾,道:“李主簿,且立即前去联络各家,不管是做小厮也好、做护院也好,务必要将至少两百人塞入前往陈仓的马队和商队之中,多多益善。
若是不足,可自组两个商队,只是领头之人必须是陈仓守军熟悉之人。
并且,所有商队就要出发,宜早不宜迟。可以带些粮秣等战时紧缺之物,一来可以更好蒙混过关,二来即便时间稍有疏漏,陈仓的守军看在粮秣的份上也,大概率也会放你们进城。”
“是。”李瑾闻言,也是立即答应道。
言罢,李瑾对着马谡几人躬身一礼,便匆匆离开了中军帐内。既然今日商队就要出发,那从现在开始,他就必须抓紧每一分的时间。
随着李瑾的离开,马谡的目光随即落在了张苞的身上,问道:“两百精兵,你准备夺取哪道城门?”
“北门。”几乎不假思索地,张苞便回答道。
“原因。”马谡不置可否地继续问道。
“渭水自西向东,流经西、南、东三门,若是从这三门进攻,内里倒是并无妨碍,只是主力在外间不便展开。”张苞也立即答道。
马谡闻言,也是点了点头,随即却又摇了摇头,道:“的确,只看地理环境而言,北门的确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但问题是,这个最好的进攻方向,我们知道、敌人也是知道的啊!以郝昭之能,岂有不防之理?”
“这?”听着马谡的分析,张苞着实有些挠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