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吩咐好阿父,阿母才开口:“你那银钱,以后不能挂在嘴边,被人听了去,又该多舌了。”

阿母同意后,王依依冲阿母灿烂一笑,愉快回复:“知道了阿娘。”

吃完饭,阿父不情不愿去村长家,把王依依的原话,跟村长说了一遍,又再三叮嘱,要在吃食里加盐。

下午,村长召集村民,把这事说了一通。

说完后,并未引起村民重视,同阿父阿母担忧的一样,村里穷,谁也不愿意拿肉跟盐,去陪王依依胡闹。

至于菜干跟木耳,有两三家愿意晒,毕竟家家户户,最不缺的,就是白菜跟萝卜,木耳更是山林里到处都有。

到了第二天,王家开始收白菜跟萝卜,那两三家村民,也安排家里妇人,去山上采木耳,汉子都在地里,收萝卜跟白菜。

王依依家,收菜的是阿父、大哥跟二哥,一边割,一边往家里背,带回家后,三哥负责去除白菜老叶,砍掉萝卜根茎。

王依依负责清洗,阿母负责烫菜。

晒干白菜的流程,并不复杂,一颗白菜切成四份,清洗干净后,把白菜用开水烫软,烫软后捞出来,挂在院子木墙上,等它干透就行。

萝卜也是一样的流程,一个分成四个,头不切断,直接挂着晾就行,不同的是,萝卜不用开水烫。

院子木墙有限,很快就摆满了一排,眼看着没地方放,王依依又进屋,把三个哥哥破布衣服,撕成条,捆成一个绳子。

捆好后,王依依照旧用开水烫了一遍,烫好后,又把绳子捆成一排排,绑在院子里。

大哥、二哥跟阿父背着菜回来,正好看见王依依在绑绳子,一家人除了三哥跟阿母,都变了脸色。

家里穷,买不起多余的布料,几个汉子身上,现在穿的,还是易参的衣服。

按正常来说,死人的衣服,不能穿在身上,不吉利,一般处理方式,都是堆在坟墓边烧。

可条件有限,吉利不吉利也就没那么重要。

“家里有布料。”在三个汉子目光下,王依依顶着压力,说家里还有布。

她回村前,买了十匹布,给王大娘家留了四匹,还剩六匹,可以给家里每个人,做两身新衣。

可回家这么久,王依依也没见阿母,有用来做衣服的打算,反而全藏在厢房里。

不得已,王依依才把旧衣服撕了。

旧衣服撕了,没衣服换,阿母自然会动那些布,三个汉子回来前,她就已经做过阿母跟三哥的思想工作。

现在阿父跟两个哥哥回来了,王依依又重复了一遍,说家里有布料,不拿来做衣服,会放坏等等。

念叨了好一会儿,阿父才带着两个哥哥,去地里收白菜跟萝卜。

一家人,忙活了三天,才算忙完,白菜跟萝卜,各收了一千斤回来。

萝卜叶,王依依也没浪费,跟白菜一样,晒干做成梅干菜,梅菜干程序,比萝卜跟白菜复杂的多,但处理方式倒差不差,只是多了蒸跟晒的步骤,多重复几次罢了。

晒了两个礼拜,两千斤食材大面积缩水,只收集了一百二十斤的白菜干,一百三十斤的萝卜干,跟一百斤的萝卜干。

木耳晒了一个礼拜,也晒干了,被王依依收集好,全放在地窖里,木耳只收集了六十斤。

王家忙着收集菜干,村里本不在意的人家,见王家屋前屋后,全挂着晾晒的菜干后,大部分村民,也开始收集菜干。

一整个村庄里,从早到晚,都飘着菜叶脱水的味道。

剩下两三家没晒菜叶的,只当瞧热闹。

王依依忙着折腾菜干,阿父把地里的菜收回来后,就带三个哥哥,在山上收集木材,准备过冬柴。

阿母则是在家,忙着做成衣,她给每个人都做了两套衣服,一套冬装,一套夏装,买回来的棉花,也都加在棉衣里。

十一月中旬,天气骤然变冷,空中的雪花,也从雨夹雪,变成鹅毛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