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 新址动工

王小芳补充道:“还要建立考核标准,让学员有明确的目标。”

“对,”

林淑梅说,“还要把各种技艺都记录下来,编成教材。”

正说着,列车员送来一封电报,是霍怀安发来的:县里已经同意划拨一块地,专门用于建设手工艺培训中心。

“林老师,”

王小芳兴奋地说,“这下咱们可以有更好的教学环境了!”

林淑梅却没有太过激动:“场地是一方面,关键是要把内容做实。对了,你把这几天的笔记整理一下,回去和大家一起研究。”

回到县城后的第一件事,林淑梅就召集全体员工和学员开会,分享上海之行的收获。

“林老师,”

王淑英举手问,“那我们现在的学员怎么安排?”

“按照新的体系,大家要重新评定等级,”

林淑梅说,“但这不是退步,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

正说着,霍怀安带着县里的规划人员来了。

他们带来了培训中心的初步设计图。

“林师傅,”

规划科长说,“这块地方正好在文化产业园区,位置很好。您看看还有什么要求?”

林淑梅仔细看着图纸:“教室要宽敞明亮,最好能分成几个区域。还得有个展示厅,让学员的作品有展示的地方。”

“这都不是问题,”

规划科长说,“县里很支持这个项目。对了,听说你们要和上海服装学院合作?”

“是的,”

林淑梅说,“苏教授答应帮我们完善教学体系。”

会议结束后,王小芳留下来和林淑梅继续讨论细节。

“林老师,”

她说,“我在想,能不能把咱们的创新经验也系统地总结出来?这对新学员很有帮助。”

“好主意,”

林淑梅说,“每个成功的创新案例都是很好的教材。对了,你那天说要编英文教材,进展如何?”

“已经开始了,”

王小芳说,“不过有些专业术语还需要请教专家。”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