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传她到堂

许松然才意识到事情不对:“你是官场中人?”

“忠敬伯府王璋明,官在五品,滁州同知。”

许松然眉心又是一凛。

他当然知道王璋明,只是没见过,认不出而已。

忠敬伯府到他们兄弟这一代,要说出息,他倒情愿说王璋明比那位忠敬伯有本事些。

外放了十年时间,五品同知做的也是顺风顺水,不说政绩斐然,至少每年吏部考评政绩,都能给他记上个一两笔的。

至于为什么十年无升迁,许松然心里是摸得出一些门道的,只不过跟他没关系。

他在滁州任职,怎么会跑到凤阳府来?还闹到凤阳公堂。

许松然指尖摩挲着惊堂木,好半晌,松开手,望下去:“王同知怎会在凤阳?又怎么一大早敲响了鸣冤鼓?”

“我自然不是擅自离任的,家中阿娘病重,我告假回河间探亲,方才得知家中惊变。”

王璋明说到此处时,一声长叹。

他这样唉声叹气,甚至别开眼,弄得许松然心中隐隐不快,可也没催促他。

他装腔作势了半天,才继续说:“本来家丑不外扬,可既然闹上了公堂,我也没什么好瞒着许知府的。

我今日敲响鸣冤鼓,是为状告忠敬伯府嫡长女,我那忤逆不孝的亲侄女,王曦月!”

忤逆是大罪,重罪。

因先帝本就是最仁善孝顺的人,既是以仁孝治天下,便最见不得忤逆不孝之事,容不得忤逆不孝之人。

今上虽是手足相残杀伐着上位,但也可能就为这个吧,御极后反倒把先帝的仁孝学了个十成十,对于不孝者,大逆不道者,罚的更重。

“你是说,你要告的是长宁侯府的表姑娘?”

王璋明眉心一凛,心往下坠,但沉声且坚定地说是:“也不瞒许知府,她当日离开伯府,是得了我阿娘与阿兄手书的,今后寄养在长宁侯府,再不归家,名义上她虽是侯府表姑娘,实则如今养在侯爷夫妇膝下,我要告她,还请许知府派人到长宁侯府走上一趟,传她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