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问:圣人治世有本末,其施之也有先后。今天下困敝不革,其为日也久矣,治教政令未尝放圣人之意而为之也。失其本,求之末,当后者反先之,天下靡靡然入于乱者凡以此。夫治天下不以圣人所以治,其卒不治也;则为士而不闲圣人之所以治,非所以为士也。愿二三子尽道圣人所以治之本末与其所先后,以闻于有司。
四
问:《记》曰:“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不以卑临尊也。”夏、商受命,固有祖考,奚无追王之事邪?
五
问:圣人之为道也,人情而已矣。考之以事而不合,隐之以义而不通,非道也。洪范之陈五事,合于事而通于义者也,如其休咎之效,则予疑焉。人君承天以从事,天不得其所当然,则戒吾所以承之之事可也。必如传云人君行然,天则顺之以然,其固然邪?“僭常旸若”,“狂常雨若”,使狂且僭,则天如何其顺之也?尧、汤水旱,奚尤以取之邪?意者微言深法,非浅者之所能造,敢以质于二三子。
六
问:述《诗》《书》、传记、百家之文,二帝、三王之所以基太平而泽后世,必曰礼乐云,若政与刑,乃其助尔。礼节之,乐和之,人已大治之后,其所谓助者几不用矣。下三王而王者,亦有识礼乐之情者乎?其所谓礼乐如何也?儒衣冠而言制作者,文采声音云而已。基太平而泽后世,傥在此邪?宋之为宋久矣,礼乐不接于民之耳目何也?抑犹未可以制作邪?董仲舒、王吉以为王者未制作,用先王之礼乐宜于世者。如欲用先王之礼乐,则何者宜于世邪?
七
问:舜命九官,三后在焉。《吕刑》所谓三后恤功于民,乃尧命之,何也?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以功次之,禹也、稷也、伯夷也,其可也。以事次之,民之灾也、富之也、教之也,其可也。今考其文辞,未有次焉,何也?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降典也,则以民云,制于刑之中,则以百姓云,何也?
八
问:夏之法至商而更之,商之法至周而更之,皆因世就民而为之节,然其所以法,意不相师乎?
九
问:《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说者曰:“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坤》,尊卑之义也。”夫垂衣裳以辨贵贱,自何世始?始于黄帝,独曰黄帝可也;于尧、舜,曰尧曰舜可也。兼三世而言之,吾疑焉。二三子姑为之解。
十
问:《诗》论商之所以王,本之契;论周,本之后稷。夫成汤、文、武之仁圣而以当桀、纣之天下,此夏、商所以破灭而商、周得之也,彼千岁之稷、契何功焉?其本之也,不有说邪?
十一
问:挂兵于夷狄,以弊百姓,畋游倡乐,赏赐无节,而台榭、陂池、宫室之观侈,此国之所以贫。今皆无此,而有司之所讲,常出于权利,然亦不足于财。信任亲戚后宫之家,尊显公卿大臣之世,布衣岩穴之秀,蔽鄣而不得仕,此官之所以旷。今皆无此,而所使在位,皆公天下之选也,然亦不足于士。异时尝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异时尝多马矣,而不以马多故费土。今内则空可耕之地以为牧,盖巨万顷,外则弃钱币以取之四夷,然亦不足于马。此其故何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