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制作过于精美,一看就不适合上战场打仗,刘意没什么兴趣,“武库是保家卫国的,司仪的事还是让别人头疼去。”
工官听懂了,长公主不要花架子,他当即搬来一批环首刀,在刘意面前吹嘘起这批环首刀质量有多好。
同行的武将半点不客气,捡起一把比划起来,近一米长的环首刀在他手上虎虎生风。只听工宫卖弄道,“此刀经过三十多次的淬炼,削铁如泥,可为将军佩剑。”
刘意让人取来一把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刀光寒气逼人,她学着武
将用手腹试刀锋,过后手指缠了帕子,工官瑟瑟发抖,荀彧等人直接夺了刘意手里的环首刀。
不会就不要瞎来。
刘意捏着帕子干咳两声,“足下的确用心了。”
那可不是,她指腹这会还疼呢。夸完工官,刘意又问武将,“将军觉得这刀如何?”
麹义和几位武将看过,对这批环首刀的质量是没话说,刘意点头,问起产量时,工官面露难色,“就这些了。”
环首刀是士兵必备武器不假,可要是做到大规模生产,只有两个选择,使用百炼钢法,将钢材反复锻打三十多次,费时又费力。此外还有一种,炒钢,将生铁融化后加入铁矿粉,以此去掉生铁中的碳,直接获得钢。后者听上去简单,实际非常复杂,制作困难。
所以一般士兵很难拿到这种特别好的环首刀,用过几次报废再正常不过。
刘意要的可不是一句就这些了,精耕细作一大前提是能深耕,田里的泥巴干后再耕,累不说,农具还容易坏。
她不仅要量产环首刀,还要大规模推广铁器。
“试试。”刘意隐约有些印象,“生铁和熟铁融合?”
她实在不是这类行家。就记了个大概,不想工官变了脸色,说道,“坊中确实有人提过此法,只是才试验了几次。”
刘意听后心情不错,她就知道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当下便道,“若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去匠籍。”
她目光停留在那套明光铠上,笑道,“允许入朝为官。”
作者有话要说:学术流派的资料还没查完,其实士族不全是一心研究厚黑学,张仲景家族世代从医,还有的家族专门研究星象。不过建安大疫死的人太多了,很多就此断绝。
扇车即风车,相传是鲁班所造,但是无法考证。
三岁更换份地制度。井田制下的一种方式,由于地分好坏,便让其轮流耕耘。今年种上田,明年种中田,后年种下田。大致如此。此制度战国时便有记载,秦汉部分地区尚存。
明光铠每个朝代都有变化,现代复原图是胸前和背后有两个圆护,看着光亮像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