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照顾孩子吗?”姜白芷愣了一下,想了想,“说起来,我那几个徒弟,成家生子后,也因为照顾孩子的问题烦恼过。”
尤其是陈家六个闺女。
如今陈家六个姑娘都成亲了,一个个跟约好了似的,按年龄排着队,隔半年就生一个。除了年纪最大的陈如兰一次性得了三胞胎,之后养了许久,并且不打算再生了之外,其他五个都打算至少生两个孩子的。
现在没什么限制生育的说法,在她们看来,既然生育的危险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要生就多生两个,免得孩子没有亲兄弟姐妹,以后有事都没人帮衬。
刚开始陈地主还乐呵呵地帮忙带孩子,可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多,他也渐渐力不从心,准备要加招几个丫鬟婆子来带小孩了。
姜白芷想了想,她自己跟杨二郎最近也有备孕的打算,只是娘在村里帮大哥带孩子,没法过来她这边。而她作为医院的院长,自身就很忙,杨二郎那边也管着一个作坊,染花的作坊同样在不断扩张,要做的事情很多。他们俩工作的地方隔得不算近,又都忙着,以后怎么带孩子确实是个大问题。
“村长,您说,要是我们在作坊附近做个小学馆,请几位教书先生,让在附近作坊、医院工作的人,都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去学习,既能让他们学到东西,又有先生管着他们,免去一些危险,这样可行吗?”
村长摸着胡子想了会,“请教书先生也要花钱,做学馆也要钱,总不能让孩子们家里什么都不给,就能过去学东西吗?”
“在作坊做事的,每年都至少能赚五两银子。那,学馆帮忙看管孩子,每年就收一两银子吧。”姜白芷一边说着,一边随手写写画画,大致计算办一个学馆的成本。
村长还在那迟疑,“在作坊做事的人大多是附近村子里的人,村里人出手不大方,有些人家里孩子又多,每个孩子收一两银子,说不定人家还不乐意……”
姜白芷耸耸肩,“那就没办法了,我只能给出这个方案,然后尽量找个靠谱的人去管理这个学馆,把房子做的漂亮好看,另外可以管孩子一天三餐加午睡,学的知识不如正规学馆里的多,就是让他们识字、会算术、另外……学点草药知识吧,教书先生会画画的话,顺便教他们画画也行,反正就教点能用的上的。学馆只收四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孩子太小可以随身绑着,等孩子大了,也足够懂事了,不必待在这样的学馆里了。”
姜白芷这种相当于是把托儿所跟小学结合到一起,教学的知识相对浅薄但都是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家长花点钱,孩子从四岁起可以入学,到十岁必须毕业。过了这个能跑能跳还不懂事的年龄段,再让他们回家去,或者家里安排他们去做学徒还是别的什么活,基本就没什么风险了。
“四到十岁啊,”村长掐指算着,“那也就是六年,如果一家有三个孩子,都送来的话,六年也就是十八两。”
而学馆包吃喝,还不用担心小孩子到处乱跑遇到危险,能赚到这么多钱的人家,即使心疼一下子,最后可能还是愿意把孩子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