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白芷之前还让二哥做过类似于挤面条的机器。因为家里从去年开始,就种了冬小麦,能自己碾小麦粉吃,所以特意做了面条机,方便制作面条,而且,姜家估计是村里唯一能时不时煮面条吃的人家了。
今天做土豆粉,也是用到了那个挤压面条的木制道具。
把成团的土豆粉放在里头,让大哥用蛮力去压,粉团从细细的出口冒出来,就成了条状的土豆粉。
“这个看起来比面条要硬一些诶。”一家人都在边上盯着,好奇这土豆粉做出来的样子。
姜白芷笑着说:“这个差不多跟面条一样的吃法,就是口感不太一样。二嫂,你炒几个菜,顺便把早上剩的馍馍蒸热了。我来煮土豆粉。”
一斤土豆粉当然不够这么多人吃饱,姜白芷今天中午做这个,也就是给大家尝尝鲜罢了。
姜白芷煮了酸辣口味的土豆粉,土豆粉特有的弹牙口感,配上开胃的酸辣滋味,在这干冷的冬季,让大家都多吃了两个馍馍,各个摸着肚皮,直呼“吃撑了吃撑了”。
而心里头惦记着某人的姜白术,还偷摸摸捞了一小碗土豆粉,配上几个馍馍,去给赵武家送去了。
赵武跟赵玉兰是北边人,他们在老家大多种小麦,吃面食更多,大哥这馍馍送过去,还真是送对了胃口。
说起来,大哥现在算是村里跟赵家兄妹俩接触最多的人了,比赵武未过门的未婚妻柳莺娘,都要来的亲近。
因为他们兄妹俩同意跟大哥学识字,所以每天都会有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是待在一处的。
赵武今年二十六,而大哥姜白术今年其实才刚到二十五,比赵武年纪还小一岁。赵武跟着学了些,对姜白术颇为佩服。
他甚至问过,“你学识不错,又懂些医术,为何没去考官,或者跟你妹妹一样做大夫?”
这话问得怪让姜白术不好意思的,他坦然承认道:“我跟二弟小时候都贪玩些,不如妹妹学东西专心。我俩从爹那学到的东西,根本不足以安身立命,就不出去当什么大夫了,免得闹出人命来。至于学识什么的,我们也就认些字,背过些书,谈不上学识。”
“我们也是到了年纪之后,便去参军了,回乡之后还养伤卧床大半年,文不成武不就的,全靠我大妹聪明,给我们想了些出路。”
“你家养鸭,还有你三弟去镇上做生意,都是你妹妹出的主意?”赵玉兰好奇地问。
姜白术点点头,“是啊,我娘生了小弟后,身子不太好,很快就没了。我爹又去参军,家里全靠我大妹照顾着。我们兄弟几个,都不算顶聪明的,所以大事比较听我妹妹的主意,我们村里的人都觉得我妹妹厉害着呢。”
说到姜白芷,姜白术这个当大哥的,满脸的自豪,眸子里似乎都带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