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何处问道

殊不知,在季珑眼里,是圣人行止诫勉的经义是文章,满篇风月的话本子自然也算文章。

而她的小公子,至少作出那话本子时尚未识得真正的残酷,于是就连其中最兵荒马乱的时节,都生生透出些探问史卷的诗意来。

他或许读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笔下战场便也总带些霜天晓角的苍凉。季珑身在其中,见过边军报急,也听过捷报频传。

后来战事愈演愈烈,更多得是殉国的良将。偶尔也有卖国偷生的奸险小人,不知最终是否会得个剥皮实草的结局。

但她从未见过贪饷成常例的上官和怠惰的,无赖般的士卒。

自然,战火中的黎民百姓逃不过十室九空的艰难苦楚;但也绝不会有谁恍悟,在赤地千里无鸡鸣的惨象之前,已上演了许久兵过如梳的闹剧。

自然并非世俗全貌,却正好叫季珑那双见惯了苟且的利眼也瞧瞧,世上还有如此诗意的跌宕。

于是春日里仕女翩跹的衣袂是道,乞儿藏给老母的菜饼也是道,婴儿在襁褓里对乳父的殷殷呼唤是道,钓妪下竿时的波纹也是道……

而季珑将自己窥见的一切诗意统统融进戏里,终于铸成了三尺红台上那个风华绝代的玉玲珑。

如今,青衣伶人的光影仍兢兢业业在她脑海中徘徊,季珑却恍然发觉,自己这一遭走过,不知何时竟一鼓作气跳出了先人的藩篱。虽前路未卜,倒也不必再拾人牙慧。

“岐老,我先前虽是为了助夫君回魂,也算历练了一回,获益匪浅,正该回师门一趟。”季珑客客气气叫着老鬼的名字,本也无意耍什么威风,温言细语的模样偏比从前滚刀肉似的富贵跋扈更加慑人,“笼月年幼,若十九姨问起,劳您代为应付。”

“你是说,要我上他身给那侍人道歉?”老鬼仗着自己不必与其余阳世之人打交道,问得相当直白。

“笼月如今可还顶着我正君的位置,古来宠妾灭妻都得被人说道,何况晴深只是一个不得宠的侍人,岐老您可莫冤枉我。”季珑眨眨眼,依旧不见多少散漫情态。

“不过十九姨是二姐身边的老人,连我都得让着几分,她对晴深视若亲子,你可别给我得罪死了。”她顿了顿,笑眯眯地补充道,话里话外却又有些跳脱的影子了。

季珑口中的师门其实就是白韶的居所。依旧是魂魄出窍,但这回不必谁来牵引,季珑自个儿就顺着师父此前留下的痕迹摸到了那间逼仄的墓室。

突兀至此的女孩儿即便特意上了油彩,那双点漆似的眼眸依旧顾盼如脱兔,偏水袖一扬,伴着不知从何而来的锣鼓声,就立即换了颜色。

季珑挑着最得意的角色,一口气唱了个遍,却连自己也不知道想叫师父听出些什么,最后不知有意无意,竟又落到了玉玲珑初登台时扮的小和尚身上。

“小和尚年方二八,正青春给师父削去了头发……”因李垂璎喜欢,这出戏季珑成名后虽不常唱,却也时常练着,此刻唱来一点儿也不生疏。

纯稚俏丽的小和尚盈盈眼波勾着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