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楼玉瑶也觉得,这个婆婆,真是和善。
一旁自有丫鬟布菜,薛王氏指挥着丫鬟给在坐的都布上了个人喜欢吃的菜,这才问楼玉瑶:“给亲家的节礼,你拟好了吗?”
楼玉瑶看着自己碗里的东坡肉,心里划过一股暖流。
——她才嫁过来没几个月,婆婆便记住了她的喜好,是真的把她当一家人了。虽然还没让她沾染管家权,但中秋和新年时,送往娘家的节礼,却都让她自己拟单子了。
遍观整个金陵城,这样好的婆婆,也不多了。
而她能做的,也不过是更孝顺一些,待小姑子更好一些罢了。
“已经拟出来了,明天就拿给太太过目。”
“给我过目就不必了,你和蟠儿两个商量就行。”
“是。”因着摸清了婆婆的脾气,楼玉瑶也不矫情,直接应了。
见她们婆媳相处融洽,家里的其他三个人都很高兴。
毕竟,家里人齐心了,才能一致对外嘛!
“对了,还有一件事。”薛王氏突然想起来,急忙问薛端,“今年给族人们的分红怎么说?”
薛端淡淡道:“今年的年景不好,按去年的三成给就行。”
“就听老爷的。对了,二弟一家子,也要回来了吧?”
薛王氏说的,是薛端的嫡亲弟弟薛直。
他们一家子都好游历,把分家时分到的产业都托付给了薛端管理,一家人一年到头也难着家。就连薛蟠成婚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托薛家铺子里的掌柜,通过薛家的商路,把贺礼捎了回来。
或许是常年不见的缘故,两家的关系很好,薛王氏和妯娌薛周氏相处的也极为融洽,很少红脸。
因此,前段时日,接到薛直的来信,说是今年回家过年,夫妻二人都很是期待。
薛端道:“也就这几天了吧。二弟信里说,给宝琴定了一门亲事,是一个梅姓翰林家的公子。宝琴今年也有十岁了,是该回来准备嫁妆了。”
听到“宝琴”的名字,宝钗捏筷子的手一顿,顿觉碗里的饭菜都不香了。
对于这个堂妹,宝钗的感情很复杂。但总体的,还是羡慕和妒忌居多。
她记得,上辈子的时候,贾家老太太在宝玉的婚事上,在姨妈王夫人那里落了下风。而且,从林家得来的钱财,在建了一个大观园以后,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贾家人目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见林黛玉一无嫁妆傍身,二无娘家人撑腰,便越发地轻贱她。就连一向疼爱黛玉的老太太,也觉得黛玉已经配不上宝玉了。
那时候,宝钗是松了一口气的。
因为连老太太都不看好林妹妹了,她似乎就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了。
就在这个时候,宝琴来了。
老太太一眼就看中了宝琴,赐了宝琴一件和宝玉差不多的野鸭子毛织成的裘衣。这就跟贵妃娘娘赐给宝玉和宝钗一样的红麝香串一般,意思太明显了!
当时宝钗也分不清楚,老太太究竟是真的看好宝琴,还是要借此羞辱于她,让她知道,宝玉就算娶谁,也不会娶她薛宝钗?
当时宝钗心中的屈辱,只有她一个人明白。就连薛王氏,也因着早已知晓宝琴和梅翰林家的公子有婚约,而对此不以为意。
若说在这之前,宝钗想要嫁给宝玉,只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宝玉是最好的选择的话。那在这之后,宝钗就多了赌一口气的成分。
——你不是觉得我配不上宝玉吗?我就偏要嫁给他!
如今再回想,当时的自己,殊为可笑。
但对宝琴这个堂妹,她也实在是亲近不起来了。
令宝钗想不到的是,宝琴还没到,另一个人却先来了金陵。
这日,她正在铺子里盘帐,薛王氏身边的鸽子奉命来叫她回家。
“太太叫姑娘回去招待客人。”
“谁呀?”宝钗秀眉微蹙,“可是二叔一家子回来了?”
鸽子道:“不是,是姑娘的表姐,荣国府的大姑娘。”
“荣国府?元春表姐?”
鸽子道:“正是元大姑娘。”
这可真是出乎意料。
宝钗一边收拾账册,一边问:“这眼见着就要过年了,她怎么来了?”
鸽子道:“奴婢也不知道,姑娘回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元春在宝钗的记忆力,一直是那个雍容华贵的贵妃娘娘。因而,看着眼前这个恬淡简朴的姑娘,她险些没认出来。还是元春先和她打招呼:“这就是宝钗妹妹吧?真是个水灵灵的美人坯子。”
薛王氏笑得合不拢嘴:“她小孩子家家的,不经夸,你快别夸她了。”
元春道:“这哪里是夸她?宝钗妹妹的确是生得好。也是姨妈会调理人,无论是宝钗妹妹,还是潘哥儿媳妇儿,一个两个的,都比旁人强出一大截去。”
薛王氏被她奉承的通体舒泰,陪着说话楼玉瑶也举得这个表姐人不错。
薛王氏招呼宝钗上前叫人,“我儿快来,这是你大表姐元春。”
宝钗连忙见礼:“见过元春姐姐。”又和楼玉瑶相互见了礼,心里却想着:果然不愧是能做贵妃的人,实在是不简单呐!
宝钗可是知道的,因着姨妈王夫人的缘故,薛王氏连带的对王夫人的几个孩子也没什么好印象。就元春出宫的时候,薛王氏还嘲讽地说了一句:“没那个命,就别生那个病。怎么着,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但这才多大会儿功夫?就按元春来了之后,鸽子才去找她回来算,前前后后,也就一刻钟吧,两个已经是有说有笑了。
她妈虽然心软,但那是对自己人。王夫人坑她之后,薛端和宝钗可是持续不断地对她洗脑,她早就不把王夫人当成是自己人了。元春的本事,可见一般。
这么多的念头,其实也就是一瞬间而已。宝钗在元春对面坐下,关切地问:“表姐是何时到金陵的?怎么不提前来信,家里也好安排人去接你。”
薛王氏也道:“就是。你一个姑娘家,家里怎么放心你一个人来?”
元春苦笑了一声,道:“我也不瞒姨妈和表妹,我这次来金陵,是避祸来了。”
薛王氏一下子就警惕了起来:“这是怎么话说的?”
她心里想着:别是要祸水东引吧?早知道,就不该放她进门。
方才升起的亲近之意,一下子就去了一半。
宝钗和楼玉瑶对视一眼,也都有类似的想法。
别怪她们娘们儿小人之心,实在是王夫人做事,太让人防不胜防了。她们对元春都不了解,最深的印象,就是王夫人的女儿。万一有其母必有其女呢?
对二人骤然而起的防备,元春仿佛一无所知,对自己的遭遇娓娓道来。
这事儿,还要从冬月十六,邢夫人带着贾家女眷到皇觉寺进香说起。
一行女眷们一路从韦陀殿拜到大雄宝殿之后,邢夫人便让姑娘奶奶们各自散开,去拜自己想拜的神佛。元春便和几个妹妹一起,去求了个签。
因着知晓家里会尽快把她嫁出去,元春求的是姻缘签。
是个上签,不算顶好,但也不坏了。元春要求不高,自然心满意足。
等她从解签的殿里出来的时候,和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走了个对脸。元春急忙低头行了个万福礼,带着抱琴迅速避走了。却不知,那男子盯着她的背影看了许久。
“去查一查,方才那个,是哪家的?”那男子吩咐身边的随从。
其实很好查。因为那一天,到皇觉寺进香的大户人家就只有荣国府的女眷。而看起来年纪已经这么大了,却还梳着姑娘头的,除了二房的大姑娘,还有哪个?
“原来是她。”那人玩味儿一笑,“如此说来,爷与她还真是有缘分。”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甄太妃的长子,也就是老圣人的第九子忠敏王。
第二天,忠敏王妃便遣了府里的嬷嬷到了荣国府,说是要替他们王爷聘了府里大姑娘做侧妃。
仿佛一滴水滴进了滚油里,荣国府一下子炸开了锅。
现下里谁不知道,甄太妃一系已然是废了。莫说贾赦绝对不会让荣国府和他们扯上半点儿关系,便是一意攀龙附凤的王夫人,也是哭天抹泪的,绝不同意把元春送到忠敏王府。
因为,这对她没有任何好处。
说起来,这件事也是讽刺的很。以前,王夫人千盼万盼的,就是想让甄太妃把元春赐给忠敏王做侧妃,但人家真甄太妃母子看不上他们贾家。可这回,忠敏王自己对元春一见倾心了,王夫人却又忙不迭的送她回金陵老家避祸了。
薛王氏和宝钗都松了口气。
若是忠敏王的话,他如今自身都难保,手更伸不到江南来。
元春微微一笑,只做未觉,笑着说:“我是前日到金陵的,在老宅里休息了一日,便来给姨妈请安了。”
薛王氏拍了拍她的手,怜惜道:“好孩子,真是苦了你了。”
元春笑道:“在家时有老太太疼我,到了金陵又有姨妈疼我,哪里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