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臣,都被老圣人给宠坏了。他们觉得,老圣人还在呢,圣人这些做,简直是没把老圣人放在眼里。
于是,老圣人的寿康宫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无数老臣轮番求见,伏在地上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的,口口声声地表忠心,顺便给圣人上眼药。
老圣人当年退位,是因着伤了脸,留了疤。再加上老三、老七两个儿子当着他的面,一个死,一个伤,他也受了不小的刺激,当时觉得力不从心。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儿子的死伤在他心里慢慢淡去,对权利的渴望渐渐回归了。可因着脸上的伤疤,他却不能再出现在朝堂上。时日久了,老圣人的心理竟是有些扭曲了。
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时不时就责罚宫人、摔打东西。特别是面对圣人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耐心了,时常提一些过分的要求。
圣人到底是自小被老圣人拉扯大的,心里对老圣人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当年的事情,虽然他已经把痕迹给清理干净了,但他自己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此,面对老圣人时,圣人心里难免愧疚。面对老圣人的种种无理要求,他是能满足就尽量满足。
但是,这一回,老圣人居然要替那些倚老卖老的老臣们出头,却是触到了圣人的逆鳞。
——你自己纵出这么一群糟心玩意儿,给我留了这么一个烂摊子。我做儿子的,父债子偿也是无怨无悔了。可您能不能别帮倒忙、拖后腿?
那些老臣们,纵容是不可能纵容的。可要是不管不顾吧,圣人又怕刺激到了老圣人,让他做出什么疯狂的事。
就在这时,林如海递了一封奏折给老圣人。
林如海曾是老圣人的心腹,而圣人登基没多久,就把他“发配”出京,更是让老圣人和许多人都坚信,他依然是忠心于老圣人的。而在圣人的授意下,他也时常会给老圣人递折子,让老圣人产生一种——林如海在太原府做官,他就能对太原的情况了如指掌的错觉。
这一回林如海递的折子,可算是解了圣人的燃眉之急。还不等圣人想出两全其美的法子,老圣人就把他叫到了寿康宫臭骂一顿,责怪他为何还不快把那些蛀虫们清理出朝堂?
为了取信老圣人,像林如海这样的“老圣人死忠”递的折子,圣人是从不截留的。因此,他虽然知道林如海递了折子,却不知道折子里究竟写了些什么。
见圣人一脸懵逼的样子,老圣人那扭曲的心理得到了巨大的满足。他一个激动,竟是把林如海的折子甩到了圣人面前:“若不是有林海忠心,朕怕不是还蒙在鼓里呢!”
圣人神情古怪地看了老圣人一眼,捡起折子一看内容,顿时就对林如海忽悠人的本事拜服了。
这本奏折里,林如海没有说一句假话。只是字里行间、遣词造句,都在不追痕迹地黑曹越、黑涉案的所有人。他再把有些事情的发生顺序稍微颠倒了那么一下,任谁看了都得上头。
圣人在心里大声叫了个好,面上却是皮笑肉不笑的说了一句:“林如海果然忠心耿耿!”
这会儿,老圣人才反应过来,他有些得意忘形了。看圣人如今的反应,只怕这林如海是要倒霉了。
老圣人暗暗后悔:如今,忠于他的人本就不多了,这林如海又是最得用的一个,若是就这么折了,真是心疼死他了!可事已至此,再心疼也于事无补,也只能对不住林如海了。
圣人顺利的清理了朝堂,补充了许多年轻、有冲劲的血液。最重要的是,这些新进入权利中心的官员,懂得如何摸索、遵守圣人的规则。
圣人觉得,有一件事,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远在山西的林如海,在又一次忽悠了一把老圣人之后,就神清气爽地继续自己造福一方的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