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燕王朱棣一支拟的二十代名字排序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天幕提到过朱祁镇朱翊钧,朱元璋就知道后世的皇帝是朱棣的一脉,但是他以为是朱标后人无能或者像宋朝皇帝那样没有男丁才由堂兄弟继承,没想到竟然就是朱棣!
竟然还是老四篡位!
朱元璋随手抓起朝堂两侧的烛台就朝朱棣砸过去!
“父皇肯定是有原因的!”朱棣不敢躲闪,但是也不想真被砸死,侧着身子用胳膊挨了这一砸,嘴快之下说道:“没准是大哥病死了呢!”
朱元璋被气得更生气了:“竟敢诅咒你大哥!”
【除了土地,明朝皇帝还把地方的商税等恩赐给诸位藩王,藩王们可以在水陆要津私设税关向过路商贾征税;还开设店铺经营各种垄断商品,曾经由朝廷专卖的食盐也成了地方藩王手里随意涨价的必需品。】
当藩王越来越富裕时,不但百姓越来越穷,连军队的军需军饷也无力发放。
而朝廷可以征集田地赋税的收入也越来越
少,失去田地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
一边是拿不出钱来整顿军队、安抚起义的朝廷,一边是失去生计后只能造反的农民,一边是醉生梦死生活奢靡的藩王。
百姓不仇恨藩王才叫有病。
【直到明朝灭亡前夕,皇亲国戚依然没有醒悟。农民起义军抵达河南时,福王朱常洵不肯捐出一分钱给朝廷筹措军费,李自成攻陷洛阳后,福王朱常洵被烹杀,福王府中无一幸免;】
【福王也不是唯一的例子。】
【蜀王和楚王家中钱财堆积如山,同样不肯为朝廷出半分力气,最后全部落入起义军张献忠手中,全府被杀;】
【愤怒的农民起义军,对皇室的仇恨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杀朱家宗室血流成河】
还在追着打朱棣的朱元璋脸色一白,手无力地垂了下来。
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
大明的宗室,就如此不堪吗?
尽管天幕曾经也提到过,朱元璋始终不愿意承认。
直到天幕提到他曾经参与过的农民起义军,深有过相似经历的朱元璋终于能共情百姓的愤怒了。
【那么让我们看看,同样在万历年间,国外在干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同时期的英国,为什么他们能发展出工业革命呢?】
【因为首先,英国与华夏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是地多人少】
这个前提情况,已经差距很大了。
再看看人均占有的耕地数量,朱元璋深感一阵的无力。
他想得再多再好又有什么用,人刚死赋役制度就失效了,时间越久远子孙越不争气,他也与越发无力管到后世子孙,他该如何才能维持下去?
【现如今大家应该也清楚,欧美的劳动力非常值钱,蓝领工人农民之类都是高薪职业,这也是有基础的,在几百年前他们同样是地多人少】
【因为人力不够,不得不选择用工具取代人力,比如风力】
从13世纪开始,西方就开始大规模使用风车等机械,有组织的在湖泊、沼泽地区中排水,在低地国家开始使用风车磨谷物;
比起明朝的水磨,风车具有天然优势,风车不限地形、季节、全天候使用。
随着风车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广泛推广,风车的制造工艺进一步提高,从最初的塔式风车,进步到后面16世纪的单柱式风车,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可以更大范围的把自然力转换为机械动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的农耕文明一下子就超越了华夏。
此时的东西方的脱谷都用连枷。
西方的连枷手柄一般四五尺长直且小的木棍,二者用皮带连接在一起,使用时用双手握住手柄高举过后,然后重重地挥动双臂拍打谷穗;
华夏古代的连枷手柄长而脱粒棍短,现代还有人笑谈说它是“双节棍”
的原型。
西方农耕技术落后,耕犁同样落后,但是畜力资源丰富。
西方的犁直
到16世纪都十分笨重,需要6到8头牛来拉;
16世纪以后,荷兰才发明出只用两匹马拉动的犁。
到17世纪,仍然没有解决犁过于复杂的结构。
因为农业工具粗糙,西方开始大规模利用风力、水力等大型机械,这些先进机械促进了更多生产资料的诞生,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其他机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
所以,尽管西方人在农耕文明上不如华夏,在粮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上不如华夏,但是每个农民生产粮食的总量一次次的提升,最后远远地将华夏抛在脑后。
【归根结底,是农民与土地的问题。】
帝王齐齐沉了脸色。
天幕全天下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们想不允许百姓看也做不到。
这一次的天幕过后,百姓会不会造反起来?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朱元璋出身小农,他能不知道耕牛对百姓的重要性吗?他不知道畜力更省人力吗?为什么既不像汉初的皇帝们鼓励百姓养牛,也不像秦朝那样给百姓租借耕牛?】
【明初时期,刚刚经历了战争,外来的高产农作物也没有传入,种棉花也不是立刻就见效果的,人口还没有很多哦。】
朱元璋的脸色黑沉如水。
他曾经是小农,可是现在他是皇帝。
他曾经痛恨元朝对汉人的压榨,可是当他成为皇帝,他开始感觉到元朝的制度真好用。
为了江山稳定,严格一些怎么了?
再说了,没有耕牛,现在不是有了“代耕架”,用木牛代替耕牛,不一样好用?
【可能会有人问,就算没有耕牛,不是有那铁搭吗?】
【我给大家放一下铁搭的使用方法。】
看到铁搭的图片,很多现代人可能会误认为是猪八戒的钉耙,因为确实很像,只不过猪八戒的是九齿钉耙,铁搭只有四齿或者六齿。
一直到近现代,许多农人家庭依然有铁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农耕工具。
农人使用铁搭,需要用双手拿着铁搭在地上一下一下的深凿,一直保持微微弯腰的姿势,弯腰久了,农人会直起腰来,锤一锤酸疼的后腰,但是无法休息,还要继续。
【如果做过农务活的人就知道,只要是工具,使用时间长了都累,哪有能用畜力解决轻松——西方那种用风力水力的大型机械与畜力一样,动力源不是人,农民就可以节省很多力气。】
再放出用耕牛的农人。
前面是健牛拉着犁,后面的农人扶着犁,甩着鞭子,牛在前面出主要的力气。
哪怕是用眼睛看也能看出来,牛要更省力。
.
“谁不知道牛耕好,可是养不起。”农人看着天幕摇头叹气,“还是大汉好,牛耕普及推广,那时候的农人都有牛吧?”
“地也比咱多。”
“都说秦朝是暴秦,暴秦官府还能借牛,咱这……”
看到农人
聚集在一起议论,
里长在远处遥遥喝道:“咳咳,
都聚在一起瞎咧咧什么呢,干活干活。”
农人们顿时使着眼色散开,闷头干活。
里甲制度,不仅为了农活,也为了维护稳定。
比如说必要时刻,发现和镇压不安分的农人。
但是到后期连这些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没有田地时,他们反而更能一呼百应。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
【日本的发展,离不开华夏的“友情赞助”】
【从唐宋时期,连续几代女皇的全盘汉化,让日本脱离了农奴社会,走进了封建社会。】
【到明朝时期,连续几本重要农书的传入,就让日本发展出了强势的农业。】
【到清朝时期,日本看出华夏的外强中干,抛弃了华夏,进行“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强者的姿态来侵略华夏】
【这一期的主题是农业,我们就从华夏农业对日本的帮助开始说起。】
朱元璋重新打起精神,认真听了起来。
他记得这个日本,因为地处偏远,国土又小,觉得毫无价值,列为不征之国,没想到后世如此蛮狠,对华夏侵略抢劫无恶不作。
天幕几次讲述后世的日本侵华历史,已经成功地让古人们一听到日本就开始皱眉。
始皇帝嬴政也不例外:“朕记得天幕说过日本有银矿,地方小好东西不少,朕迟早收了。”
刘彻冷笑连连:“朕的宝船打造出来,不介意给大汉再增加一块海外国土。”
天幕不是说欧洲人喜欢搞什么海外殖民地吗,他没那么暴虐,只是单纯收为大汉国土,让这个侵略者彻底汉化。
【华夏四大农书,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陈旉的《陈旉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朝四大科技书籍,分别是“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这些书籍在华夏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重视,甚至有些被当做皇室独自私藏。然而传到日本后被视作国宝,极为重视,哪怕是手抄本都被供在国家】
正在野外采集药草画图稿的李时珍惊喜了:“药圣?”
他是药圣?
他看着手里正在编写的书,现在还没成型,原来日后如此被重视吗?
那以后更得好好写才是!
“李公,天幕说得李时珍,是你吧?”帮忙带路的山里人也惊喜了,不过是给一个采药人带路,谁知道这采药人日后竟然被称为“药圣”!
这可是活着的圣人!
李时珍微微点头:“应该是吧,哈哈。我书还没写完,没想到后世评价这么高。”
“还没写完?”领路人看一眼李时珍手里的草稿,一种责任感突然油然而起,“我还知道这山里好多外面见不着的药草,我带您去!”
等
这药圣的书写完了,也有他的功劳,说出去简直是光宗耀祖!
李时珍非常高兴:“好,多谢了,那就麻烦您带路了。”
.
徐霞客同样正在野外跋山涉水。
作为一个与整个大明参加科举风潮格格不入的文人,徐霞客被误解的时候很多,但好在最亲近的家人还是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