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女子地位是怎样被打压、然后弹性回升、再次被打压,再次回升的过程。】
这一期的视频直播已经接近尾声,荆咕开始总结和收尾。
天幕下的众人加快速度,把最后的总结一起写下来。
在大秦,一群新招聘进来的女医官、女笔吏、女弟子,齐刷刷埋着头,只看得到密密麻麻的黑色脑袋,听得到笔在丝帛上书写的声音;
偶尔有人写错了,心疼喊一声“哎呀丝帛浪费了”,立刻就有旁边的女孩递过身边新的丝帛。
在西汉,吕雉没去管史官如何写,她亲自动笔,还让自己的女儿也写。
当笔杆子掌握在男人手中,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在东汉,班昭撕碎了所有的《女诫》草稿,铺开新的纸张,为新书奋笔疾书;
班固还在一旁说什么“天幕不过一寻常女子,也不是史官说得也不一定对”,班昭淡淡道:“难道我们就是什么史官世家吗?”
班固哑口不言了。
别说世家,他家写史还不到三代,连有史书也仅仅是从父亲开始有。
在大唐,得到许可的长孙皇后亲自动笔,作为自己写女史书的灵感;
宫中的公主们一边写,一边私底下交谈着,她们被天幕启发着,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在宋朝,刘娥光明正大穿上了她私藏了许久的龙袍,欣赏着年轻女史记下天幕的文字内容,顺便欣赏着官员气得怒发冲冠的表情。
权力果然是个好东西,瞧瞧文官,再生气也只能口头上谏,她不痛不痒,能有什么损失,以前真是没想开啊。
在明朝,徐皇后悠闲地一边写书,一边时不时欣赏一下被清朝众多才女刺激到的朱棣的表情,还火上浇油调侃:
“宋朝时期虽然造纸术印刷术发达,但是咱大明朝更发达。大明不但有了更白更好的竹纸,更好用的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还有了套色印刷。有‘朱墨本'‘双印本’,还有‘四色本’‘五色本’。大清时期大家族和民间都涌现了不少才女,还得感谢我大明呢。”
朱棣的表情更臭了。
大明有这么多技术,自己没多少才女,全贡献给后世,还是一个夺走他大明朱家政权的草原政权,真是好气!
在清朝,孝庄太皇太后心情舒畅,连病了许久的脸色都看起来好了许多。
她拍拍玄烨的手强调:“咱大清切不可学大明,挑选妻子要重才华重教育,断不可出现什么木匠皇帝道士皇帝。”
玄烨恭敬而崇拜地看着祖母:“孙儿知道,孙儿一向以祖母为榜样。”
【在夏商时期,因为还存在母系氏族残留,女子的地位在奴隶主阶层还能基本平等】
【从周朝开始,女子地位一路往下走。在贵族阶层,王后公主的权力也被约束,能见朝臣但是再也没有了军权,再也没有出现过女将军女祭司之类的实权女
性。】女子恭敬地称呼为“官人”;
除了官人,
对男子的称呼还有“相公”。
相公在宋朝,
也是对大官的称呼,比如经略相公.后来逐渐平民化,普通文人也被称为“相公”。
而女性的称呼从“内人”“拙荆”演变到“贱内”“贱妾”。
把男人捧得跟帝王跟丞相一样高高在上,把自己贬低成社会底层的“贱人”,“奴妾”。
这也更说明在整个社会氛围下,在家庭这个小单位里男女的地位差距。
.
武曌一看到宋朝就皱眉:“颜色寡淡,莫不是老学究喜欢这颜色。”
再看到夫妻之间的称呼差异,武曌冷笑:“这么想当皇帝当大官,自己考去,在家里作威作福有什么用。”
“考不上就只能在家里作威作福。”太平公主每次看到宋朝男人就来气。
她身为受宠的大唐公主,这一生就没对男人低头过。父皇疼爱,兄弟尊重,哪怕是驸马也是得以她为主。虽然文臣有私底下议论说她“嚣张跋扈”,但是那又如何,依然影响不了她的地位。
她是唯一被加封“镇国公主”,可上朝参政,可越过宰相直接递上奏章,并且可以处罚侯爵以下的官员,享有实质性政治特权的公主。
【唐朝时期比较特殊,既出现了第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公主,也出现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
【唐初时期,其实女子出门需要穿幕篱,长长的头纱遮到脚底;到高宗时期,二圣临朝,民间风气大方起来。武曌掌权后,宫中有了女相,女官,民间对女子的约束也更小。也可以从这时看到,若接受同等的教育,女子并不比男子差。】
直到现在,荆咕才开始说出武曌的创举,让李世民震惊地站了起来:“女皇!”
长孙皇后也受到了震撼:“竟然不仅仅是太后,是女皇!”
这位儿媳,竟然如此大胆,临朝称制已经自立女皇了!
她并不认为朝廷中的文臣武将会扶持一位女皇,那些都是男人,对自己家中的女性都是以打压为主,又怎么会扶持皇后当女皇。
哪怕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也会被大臣们各种掣肘,一旦皇帝长大就会催促太后还政。
除了女皇自立,不作其他感想。
长孙皇后忍不住看向大臣们,尤其是家世最为强大的几位大臣。
太后临朝需要强大的娘家,比如吕后当年的支持者不仅仅是吕家,还有出身于沛县的那些开国功臣,是同一立场的。
那么这位女皇,背景是哪一家?
不光长孙皇后这么想,李世民同样如此想。
他回忆着大臣世家中哪一位与“武”有关系,眼里的神色越来越坚定。
历代皇帝防着后宫女眷,防的仅仅是太后吗?不,主要是外戚。
李世民认可武氏的功绩,但是并不代表他想让武氏外戚如同霍光那样掌握大唐皇帝的生死。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
期,女子的地位并没有被打压多少。但是安史之乱后,开始倡导女子守贞。】什么刘盈既没有继承刘邦拉拢人才的眼见和能力,也没有继承自己管理后勤和执政的能力,这么懦弱废物,还有没有教育好的机会。
李世民也想知道,如何隔着儿子孙子去教育那个不成器的曾孙李隆基,每次听到安史之乱就火气爆头,很想直接掐死他的祖宗算了。
玄烨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儿子们教育的如此出色,为什么还有九龙夺嫡这种惨案?这是哪里的教育出了问题?
只有还没有儿子的刘彻需求最为简单,想知道怎样生儿子。
最好是多生几个儿子
【当男子忙于工作,家庭教育由谁主持?
母亲。】
【一个有才华有学识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力、对性格对人品的塑造,比父亲影响力更大。】
【如果教育一个男子,那么受教育的只有一个人;但是如果教育一个女人,那么受教育的将会是几代人。】
【放在皇室,一位优秀的太后,不仅仅可以协助丈夫、儿子,还包括他的孙子。优秀案例参考北魏太后,辽太后和清朝孝庄太后,因为少数民族政权对女性的打压没那么严重,这几位女性的聪慧惠及三代人,也让自己的国家强势了三代。】
辽国,辽景帝一直对妻子的能力很信任,在世时期就多番让萧绰处理军政大事,自己并不会否决,还要求大臣对待萧皇后如同对待自己一样恭敬领命。
到辽景帝病重时期,龙床上憋着最后一口气立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此时年方二十九岁的萧绰恭敬跪下领命:“臣妾遵旨。”
所有大臣,包括继任者耶律隆绪,也就是未来的辽圣宗都没有任何反对。
耶律隆绪登基后,亲自率领群臣给母亲上尊号,号为“承天皇太后”。
“母亲,儿子全靠您领路了。”才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带着崇敬的眼光看着同样年轻的皇太后萧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