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遗珍1

>

【同时,里面还有两件比较特别的铜戈,刃部是用玉石磨制而成,后面是铜制,并用绿松石镶嵌。在古代,绿松石被认为是当年女娲补天的神石。在夏商周时期,绿松石器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

李世民坐直了身子,神采奕奕地看着天幕:“大唐的平阳昭公主同样英姿飒爽,战功赫赫。”平阳昭公主和她的娘子军,在李世民看来就是大唐最武德昌盛的女子。

长孙皇后同为女子,在一旁眼神微微暗了暗。

平阳昭公主死后被封为定国公主又如何,有自己封地吗,建国后还被允许掌握兵权吗,就连随葬品都不会给她随葬兵器兵符。

先帝到底是因为猜忌所有子女才解下平阳公主的兵权,还是仅仅是因为她是女子?

为了帮助先帝建国,平阳昭公主明明立下赫赫战功,最后被收缴兵权赶回后宅。她那些无能的兄弟明明只会拖后腿,却因为是男子得到封王。

长孙皇后突然非常生气,一股愤懑憋在胸中,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她为平阳昭公主感到不值!

【妇好被证实不仅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一位氏族部落的首领,同样也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商朝时期的女性的地位与后世非常不同,比如武丁的妻妾不少还是他的臣属或者将军,并且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和军队护卫。】

【“妇”并不是姓氏,先秦时期姓氏和欧洲一样,在后面。妇好其实姓“好”,古音“子”。“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是她。】

“商朝的皇后竟然还有庙号。”武则天冷哼一声,跟上官婉儿说道:“男人真是无能,比不过女人,就只会打压。"

武则天同样想起了平阳昭公主的不公平待遇,正在跟上官婉儿聊这件事。

武则天语气轻蔑:"死后军礼下葬算什么荣光,真要重视,为什么不生前给予尊荣。"“妇好有封地,有庙号,平阳昭公主真是生错了时候。”上官婉儿轻叹。

若是生在商朝,平阳昭公主或许也可以凭借战功得到兵权、封地,生前就能拿到该得到的一切。而且商朝武

丁的妻妾竟然都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和军队。

武则天想,她若是生在商朝,能在年轻的时候就能登基!

【史书是由男人写得,妇好甚至完全没被记载在史书上——就如同众多其他女性,哪怕发明创造了什么东西,只被记录一句某某之妻。我们在意你丈夫是谁吗?我们只想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个东西,又是因为什么原理】

【在发掘考古的过程中,我们从被遗忘的历史里,发现了一位又一位被史书刻意遗忘的优秀女性】【同时,也发现了那段被刻意掩埋的历史】

【甲骨文也是华夏最古老的文字,我们正是从甲骨文中,看到了一些史书上也没有记载的历史】天幕下的众人全部打起精神。

史书都没写,那得是什么样的密辛?

【在远古的母系氏族时代,女性起初是被崇拜和神化的,从文字中就能体现,比如代表女神的“娲”“姆”“姁”“姐”“娃”,这些都是女神的名字,也是华夏女性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

【女性最高权力象征的字体是“后”字】

【《说文解字》中说:“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广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凡后之属皆从后。”】

【“后”与“君”义相同,本义是“君主”“帝王”。在先秦时代,后土娘娘,就是非常重要的神明,象征着大地,也被称为“土地之母”】

【是到了父系社会之后,土地神才逐渐男性化,从后土娘娘变成了土地公公】

【但是,在世界范围,玛雅文化、古希腊文化中,地神都为地母;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中的“土地”是阴性,“大地母亲”成为人类共同的观念】

“所以,我们拜错了?”民间的百姓不懂,只觉得原来土地神是女子,是后土娘娘,那他们拜错了是不是得重新塑土地神像?

朝廷上的部分官员已经开始察觉,天幕要讲述什么可怕的事情。

他们想要阻止,却也没法阻止。

天幕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哪怕名义上说是他们的后人,也不见任何尊敬,是会挖坟的后人。【商朝还出土了许多甲骨文,从甲骨文的演变到后来的文字,也可以看出从母系到父系的变化】【甲骨文中的“女”字,是一个跽坐着、双手交叠在身前的女性。】

【华夏的凳

子是隋唐时期从西域传过来的,所以也叫做胡椅。商朝时期无论男女都是跽坐,也称为长坐,是比较端庄规矩的坐姿。而且还有个有趣的说法,说是因为女娲抟泥造人时尾巴是盘起来的,所以最古老的甲骨文选择用这个姿势】

【“男”字是用得职业分工,甲骨文看起来像是一个人在耕地,这也是华夏农耕文明的显现】

【甲骨文中的“母”字,带有母系崇拜的元素,重点强调的是双乳,含义是指“母”是孕育过子女的人。”父”是用的一个人类似拿着斧头的“斧”字来代替】

【还有“夫”和“妇”,商朝时期并不是指夫妇,而是分别指成年的男性和女性】

【“夫”看起来像是一个迈着豪迈大步走着的人,而“妇”是“女”旁边多了一把扫帚,这也是母系过渡到父系的证明,开始被圈禁在家中,被家务劳动束缚】

【哪怕是现代,“妇”的繁体字是“婦”,也就是一个“女”人拿着扫帚,从事家务劳动】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天幕下的腐儒摇头晃脑,觉得天幕说得很好,从字形来看,女子就该在家做家务,服从自己的丈夫。

他们振振有词,对着身边的女性宣传自己的大道理:“妇,服也,服家事也。”“女子为妇,洒扫庭除。”

“本就是理所当然,古往今来都是如此。”“造字如此,人更应如此。”

【也可以说明,商朝时期父系已经压制了母系,但是至少,还有母系部分残留,允许妇女掌权】【甲骨文这个时期的文字,到了后续会看出鲜明的对比】

【再到了“奴”,奴隶的奴,奴仆的奴。甲骨文中的奴,是反手被捆缚在身后的“女”字,双手从身前变成了身后交叉,像是手被绑在身后。这表示战败被俘虏沦为奴隶的人。但是战争时期被俘虏的只有女性吗?并不是。】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战俘,各个朝代的战俘。

如果是正常的战败,男性战俘,也就是敌国的士兵更多;只有灭部落灭城灭国之后,才会有大量的女俘虏。

战俘也不是全部会被杀,在商朝重视人殉,男女战俘都会被带回去用来祭祀神明。其中漂亮的女俘虏还会遭遇到更污辱的待遇,但是污辱她们的人不但不会反思,还会更加贬低。

造字者就是这么神奇,只用“女”字的甲骨文来演变成为

“奴”,一边把对方踩到泥里,一边又放纵自己的欲望玩弄卑微的女俘虏。

【从“妻”和“妾”的甲骨文也可以看出地位的差异】

【“妻”和“敏慧”的“敏”是相似的甲骨文,刻画的非常柔情,看起像是翩翩起舞的女子动态】

【“妾”则非常简单,就是“女”的甲骨文上面多一横。因为商朝时期的“妾”许多都是从战俘或者罪人里收纳的,这一横,比较类似枷锁或者绑缚住的绳子】

西晋时期,石崇府上,备受宠爱的小妾绿珠正坐在池中的凉亭内,漫不经心听着天幕,手里笑嘻嘻地把珍珠宝石当石头去打水漂。

宝石在水面上莹莹生辉,跳跃着,活泼地像是一尾游鱼尾。但是当宝石沉入水底,她雀跃的心也跟着沉入水底。

“被枷锁或者绳子绑缚着的女子,从战俘或者罪人里收纳的女子?”绿珠抬起头,看着天幕脸上的如花笑靥消散开去。

她突然觉得有些寂寞,或许,是因为夫主去了其他宠妾那里;也或许,是因为她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处。

如今夫主树大招风,外面已经有了不少传言,说夫主必不会长久。若是那一天真到来,自己该怎么办?

跟天幕上这样,再次沦为俘虏,沦为别人的妾?还是……

绿珠无意识打翻了盒子的珍珠宝石,看着宝石咕咚咕咚落入水中,瞬间消失了踪影,她的眼神恍惚了...

【“婚”,古时候作“昏”。很多人解释说是因为古代结婚多是在黄昏,再往上古时期推,是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时候,男权越来越强势,但是母系权威还很重,所以男性会在黄昏的时候用野蛮的方式去抢占女性。即“抢婚”,黄昏是最好的偷袭时间】

“胡说八道!抢婚就是我们这块儿的习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大山里,依然保留着抢婚习俗的乡村里,男人们破口大骂,一个比一个激动。

尤其是还单身着的男人,一边骂一边快速想着要不要今晚就去抢一个,万一天幕说了之后发生什么变化,自己岂不是一辈子娶不到媳妇,家里香火就要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