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既已答应留下来,京都若有大变,敬亲王为了儿子,也会全力稳住局面。
万宁说的其实不错,万俟凛留他在京都,有一部分原因的确是为质――但却并非怕万宁未说出口的:敬亲王谋逆。
况且这只为其一。让万宁留在京都,对万俟凛来说,还有更大的用处。
与此对比起来,一个无用、可疑的老农夫,放走他又算得了什么?
万俟凛点头:“你若承诺,本王被一定会实现诺言。”
万宁慢慢地离开,只留下满室的安神香味。
万俟凛站在原处,听见丛竹走上前来,道着:“王爷决定是将世子留在京都?”
万俟凛静静点头。
丛竹话音中听起来颇有几分忧虑的意思:“王爷,且不说世子年纪过小究竟合不合适;您想以敬亲王来制擒凤冥圣族,让世子留在京都。可这样一来世子摆到明面上,凤冥圣族虽会有忌惮,但就怕将来逼急了狗急跳墙,伤到世子。”
万俟凛冷冷道:“所以我要他自己去和敬亲王讲。是他自己的好奇心驱使的主动,而并非我的逼迫、加压使他产生这种想法。再者,若是因为凤冥圣族的狗急跳墙,便要因此殒命,这也不会是我想要的人。”
丛竹话中疑虑语气未减:“可世子忽然这么说,难免敬亲王不会察觉本爷您的用意。”
万俟凛陈毅地说着:“敬亲王盛名在外,自然看得到本王的用意。”
“可本王倒要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如先时楚帝口中说过的那般机智。”
“机智?”丛竹困惑地扬眉。
“若是足够机智聪明,”万俟凛冷冷说道:“便应该明白,本王给万宁的,究竟是多好的机会。”
“王爷英明――”丛竹便只能这么道着。
敬亲王一行本是住在京中的驿馆里,然而自从得了万俟凛的默许,万宁日日便往王府走动。
时间一长,王府诸人也就记得这位衣着华贵、气度自为不凡的小公子了。
万宁拿了万俟凛亲笔的赦令出了王府,却并没有记着回驿馆,而且转身去了天牢。
一路畅通无阻,万宁通过长长的甬道,还未到达那个牢房,却已听见那老伯漫长而清晰的牢骚。
“早知道,俺就去不去贪图那五百两,惹得一身官司,从秋天关到现在过年!”
万宁时常来这儿,所以这些牢骚,他都已是习以为常。
万宁握紧手中的赦令,暗暗加快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