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了了。”
载澍小心地瞅瞅小皇帝的脸色,弱弱地说:“明年是太后六十大寿,刑部刚拟定了大赦天下的公文,就等着您批了。接下来的一年里,只怕都不能妄动刑狱,以免坏了太后的福泽。”
载湉抬手扶额,露出一副“你特么一定在逗朕”的表情:“你就不会编点由头吗?遇到可疑的人,就说他身怀绝技,‘邀请’他进宫为太后献寿,然后找个小黑屋子一关随便审。”
载澍恍然大悟,赶紧记在小本本上。
“皇上,臣也注意到一件怪事。”
张謇摊开手中的文件,念道:“我们近日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粮食的时候发现,近日东亚市场上粮食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小麦的价格从每京石银九钱一分,约合0.25英镑,上涨至每京石0.5乃至0.6英镑。”
帝党虽然不是人人精通经济,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道理他们还是知道的。小麦的价格上涨如此之快,说明有人在大肆收购粮食。
载湉皱眉道:“会不会是美国农场主恶意抬价,或因去年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所致?”
张謇道:“并非没有这样的可能,但不仅仅是粮食,煤炭、纱锭、橡胶、钢铁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增长。涨幅之大,非国家行为不可影响。与之相对的是,近期上海交易所里,日元兑换英镑的比例下降了许多。”
怎么又扯上日元兑换英镑?这下大多数人都听得有些晕乎乎的了。
张謇解释道:“货币跟商品是一个道理,市场上流通的某种货币过多,该币就会贬值。而英镑是国际货币,价格基本保持恒定。日元对英镑贬值,说明近期有人用大量日元,在市面上购买了某种东西。”
载湉恍然大悟:“所以说,市场上的粮食少了,日元多了——日本人在大肆囤积粮食、煤炭等物。”
“不错。”张謇神色凝重,“这些都是战争所需的物资。”
文廷式立马问:“涨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两个月前。”张謇道,“但是考虑到供求关系反应到价格上,会有一定延迟,日本人的收购行为可能从半年前以前就开始了。”
“半年前……”文廷式沉吟道,“离日本最近的粮食和铁矿石产区,当为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普通蒸汽货轮从大阪往返珀斯,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半年功夫,他们储备的物资应该还不足以支撑起一场战争。”
文廷式苦笑:“日本国内资源不能自给,我们却可以。单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现在就是我们跟日本开战的最佳时期,每拖一天,对手的准备就充足一分。”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战争终究是政治行为。就算是这个年代最霸道的英国,也不可能因为日本人多买了点物资,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人家打一顿吧?
载湉问:“有没有可能在贸易上限制他们?”
对啊,从今年开始,小皇帝在朝内威信大涨,户部的人不敢跟他打擂台了。如果调动库银跟日本打经济仗,让他们买不到足够的战争物资,这倒是不错的选择。
众人都满怀希冀地看向张謇,后者苦笑道:“皇上,您怎么又忘了?”
载湉端茶的手一抖,惊恐地看向他:“难道又是因为太后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