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管处的门房

大家,对于传达室管理员的印象,究竟是怎样的呢?

将这个问题提给十个人,或许有八个人都会联想到一脸老态龙钟,已过退休年龄的老人——在那份印象里或者有男有女,有精悍泼辣、有懦弱胆怯,有的会时不时迷迷糊糊地打盹儿,有的则精力充沛到几乎二十四小时都瞪着铜铃般的眼睛,但毫无疑问老人居多。

不过,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例外”这东西。

游齐就是这么个“例外”。

第一眼看到游齐的人,都实在很难相信他是个门房。单看他一米八五的魁伟身材、方正刚毅的国字脸、精明干练的气质、雷厉风行的办事态度,十足十的现役军人范儿,甚至说他是个现役军官都有人信——有很多人迄今都坚信他是个转业军人。

但现实很多时候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实际上,游齐在tz市的城市异常现象管理处就任门房,已经足足有五年时间了。

说真的,单单看到“城市异常现象管理处”这个充满了嗳味的单位名称,简直叫人不想歪都难!这种从单位名称讲都槽点满满的行政管理部门,招人围观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招风的是,就算这个单位大多修建在并不怎么起眼的市区郊外,其工作人员却全然没有“保密意识”这玩意儿,每天都穿着一身全黑制服,开着标配的个人式新型太阳能摩托满大街招摇过市。对就算没事儿也很喜欢找点事儿八卦八卦的众多闲人来讲,这简直就像是开着最大功率的扩音喇叭却装模作样以耳语的音量“小声”说话一样!

更何况在绝大多数的城市里,这单位的办公所还修得神秘兮兮的相当引人注目。

以tz市的分处为例,接近两米的围墙倒是没什么,既没有在顶端栽上碎玻璃渣,也没有加装电网什么的防盗设施,真正让人一看就觉得“这地方肯定有

问题”的,是围墙里面植被的布局——高高低低粗细不均足有千把颗的银杏,硬是把这不大的一亩三分地儿绕得和八卦阵似的,可疑到了极点!而全国各地接近七百个市里,栽着各类“植被迷宫”的城市异常现象管理处分处,竟然有五百多处!

当然,走进去的人都会失望地表示,其实没什么玄乎的。

仍拿tz市做个例子:作为门房的游齐,在上班时间总是以比模范小学生还要规矩的态度,一丝不苟端端正正地坐在传达室里。有任何人想进去,他都绝不会找任何借口阻挠,而是会认真地做好访客登记就让行。而且不管造访者是谁,他的态度都恭敬得和接待领导一样。而看似很复杂的银杏“迷宫”,只要一直沿着右手边走,其实也就是十来分钟的事儿就能看到办公楼的大门,中间既不会遇到鬼打墙也不会有什么“烟云邈邈”“雾霾阵阵”之类的特效,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平面迷宫。就算一本正经地问游齐是怎么回事,他也只会一脸严肃地告诉发问者,武侯八阵什么

的都只是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这里之所以会弄成这个格局,并不是出于什么风水之类的考量,而只是要让里面的工作人员多跑跑步运动运动,省得生锈得个职业病之类的云云。

而办公楼里的工作人员,也都和游齐一样,对谁的态度都恭敬得和伺候大爷似的。

城市异常现象管理处几乎是在正式挂牌开始办公的同时,就在网上公示了其职责和管理范畴,虽然名字取得挺玄乎,但怎么看都是也就是城管局的下属分支机构而已。再加上工作人员们虽然似乎待遇挺好,外出办事的时候作风挺招摇,待人接物却一直相当和风细雨,巡逻的时候就算遇到点什么不和谐的事儿,也都能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耐心调解,颇有些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高素质风范,以至于很快的,城市异常现象管理处就被当成了改组城市管理部门的试点单位,让诸多原本兴致勃勃的闲人们迅速失去了持续关注的动力——搞得好像很神秘似的,实际上不就是翻版儿城管局而已么,对大家而言有啥新鲜的啊!

神秘感这东西其实挺玄乎,你越是捂着攥着不给人看的东西,哪怕你解释很多遍甚至把资料公示,别人也会觉得欲盖弥彰;而你越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那就越是没人鸟你。

因此,过了最开始一段时间的新鲜劲儿之后,也就没有什么人还愿意凑热闹了。

也不是没有闲得蛋疼的无聊人士,质疑这单位是不是有点多余,不过就是指着那些工作人员的鼻子骂,他们也只会点点头,一脸严肃地记录下来,然后表示“我们会如实向上级反映,谢谢您的宝贵意见”,一来开拳不打笑脸人,别人都这个态度了,再怎么厚脸皮的人也经不住旁人鄙夷的眼光,二来么,真的反映上去之后,有没有下文,大家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