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直男癌?

他作为一个丈夫,对婆媳之间的粘合调节作用太弱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礼仪,林如海是至诚至孝。

石梅至此,真是不知道如何劝慰贾敏。

也无法指责林如海。

或者,林如海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

站在孝道的立场,林如海却是没有错。

可是,贾敏身为妻子,儿子是她的命。

丈夫不关心,她心里不舒服也是应该。

这事儿只能让贾敏慢慢参悟,强行要求她理解,在丈夫心里,母亲比儿子重要。

石梅怕贾敏无法接受,会崩溃。

林如海忽视儿子性命的事情,若是不能自己想通,主动跟贾敏解释沟通,

甚至赔情。

这件事情,始终都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根刺。

或者是,是贾敏心中的一根刺。

石梅可以帮着女儿做任何事,这件事情,却帮不上。

好在贾敏不用马上面对。

但愿时间能够冲淡一切。

石梅在青玉反复水土不服之后,劝慰贾敏,青玉在肚子里,曾经吸纳灵力,是不是可以让青玉提前修炼?

只是,青玉虚岁四岁,似乎太小了。

石梅贾敏都不敢冒险。

然后,石梅开始大量翻阅有关医书,同时陪着贾敏走遍了京都大大小小的大医馆。

然后,有一个客居京都多年的老大夫告诉贾敏母女,他当初上京也是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什么药都不顶用。

最后几乎不想吃东西。

正好他当时借住的老板娘做豆腐谋生。因可怜他,天天送他豆浆豆腐脑。

他为了活命,刚开始强制自己喝,边喝边吐。

慢慢的喝着喝着,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豆腐是那么的香甜。

他连着喝了三碗还不够。

然后,老板娘盯着他。

他以为老板娘是要钱。

老板娘却说:“我只是奇怪,你今天没吐……“

老大夫说:“少爷的症状比老朽当初轻微多了,说明少爷的体质好。

不用吃药,自家回去用本地的黄豆磨豆腐吃吧。三五天保管见效。”

石梅给老大夫一锭银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先生笑纳。

他日我外孙好了,还有重谢!”

青玉坚持吃了三日。

清晨豆浆,中午晚上吃豆腐脑。

石梅又怕石膏吃多了多孩子不好,让青玉吃了三天菜豆腐。

然后,停止三天,再吃了三天。

半月后停止看效果。

青玉跟老先生不同,他是时好时歹。

然后,半个月过去,青玉吃啥啥香。

石梅觉得吧,吃豆腐也没坏处,以后就给青玉养成习惯,每日清晨一杯豆浆。

因怕青玉觉得豆浆有豆味不喜欢。

石梅用红豆绿豆一起磨豆浆,也给府里的孩子们都添上。

然后,荣府孩子们的早餐的水牌子就改了,牛奶豆浆,隔日一换。

如今荣府的先生姓又姓杜了。

正是杜宗元的族侄。

落榜的举子。

因为盘缠的关系,不想返乡。

荣府正好缺先生,算是一双两好。

李先生中了进士。

说来也是缘分,他竟然放了沭阳正堂县令。

这倒好了。

临行,贾珠贾琏贾琮去送行,顺便吧自己表妹叶筠的地址给了李县令。

托付先生照顾一下自己的表妹。

这杜先生三年后科举,正好贾珠也要参加童生试。

贾蓉今年六岁了,正是启蒙读书。

拜了孔子的排位,再拜了杜先生,算是荣府私塾的正式学生。

然而,贾蓉聪明且聪明,却十分贪玩。

但是,这小子对武功练习十分上心。且他跟贾琏一样,对于武功招式的领悟,比贾琮这个小叔叔还要强一些。

石梅总结一下,贾琏贾蓉比较擅长竞技。

行动比脑子敏捷。

贾珠与贾琮擅长思维。

思维比行动敏锐。

但是,贾珠贾琏,贾琮贾蓉都是聪明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笨蛋。

只是,贾琏与贾蓉更喜欢练习武功。

贾敬有时候就长吁短叹。

贾珍是既不爱学文,也不喜欢练武。

贾蓉似乎才是宁府的继承人。

杨氏怕贾敬反复,担心的了不得。

石梅便劝他:“焉知行伍出身的余姑娘,不会生出更加优秀的将军胚子?”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皇宫照样大办宴席。

荣府婆媳再次列席。

这一次杨氏与张氏都可参加。

石梅便以年老体弱告假,获得皇后的允准。

去年就是因为淑妃欺负石梅。

石梅不理睬。

淑妃才调转枪口对准燕国公老夫人。

结果,害的皇后罚俸,至今皇帝还没谅解皇后。

说实话谅解不谅解并无什么区别。

皇后早在十几年前就红颜未老恩先断。

区别就是在后宫有无颜面。

皇后正因为谅解石梅,这才慷慨的应了。

正好贾敏三年未回京,石梅也想跟女儿一起共同赏月拜月。

贾敏对林如海不满意,跪拜月神娘娘的时候,默默祈祷的却是。祝婆婆母亲身体安康。

夫君仕途顺遂。

我儿青玉百病消除。

今年的赏月宴摆在莲花池畔的假山上。

让吹箫的娘子坐在对岸吹箫。

萧声婉转缠绵,让人倍思亲人。

美好的月色之下,贾珠贾琏几个诗兴大发。兄弟们乘着月夜,采莲,吟诗。

青玉见了,闹着坐船。

贾敏原本不准,却又想,青玉不能一辈子不坐船。总要试着克服。

遂亲自带着青玉上船游湖。

青玉在岸上还好,上船之后,小船不比大船,顿时一个晃悠。

青玉眼见湖水荡漾,顿生恐惧。

尖叫一声,牙关紧咬,浑身颤抖。

贾敏迅速带着青玉下船。

青玉却是牙齿咯咯的咬得直响。

石梅顿时懊恼,她再没想到,青玉竟然落下了心病。

青玉再次受惊发热,好在孩子的体质好。

石梅用温水替他退热,大夫开了压惊的汤药,吃了一碗。

翌日天明,竟然好了。

可是,石梅与贾敏都心情沉重。

历来这心病最难医治。

石梅再次走访了不少大夫,然后得出结论,怕水必须克服水,怕船必须克服船。

否则,就是一辈子的心病,无药可治。

具体来说,只能自己靠自己。

石梅与贾敏后来几次试着让青玉在浴池里玩水。

他也惊恐不安。

以至于,青玉沐浴,那水位根本不能淹没他的腹部,不然他就会惊慌。

三番五次的试验之后,贾敏对于青玉短期内克服恐水,失去信心。

贾敏再次给林如海写信,告诉他青玉的病症。

并告诉他大夫的说辞:心病难治。

贾敏说,她必须陪伴儿子走出心理阴影。

不然她一辈子不能安心。

贾敏想说死了也不安心。

然后,撕掉了再写,换成一辈子不安心。

石梅却在想,这个孩子这么麻烦,是不是因为自己蝴蝶的原因?

他原本不存在,自己改变了林家轨迹。

他成了逆天的存在。

故而被天道所不容,才要遭受这些折磨?

石梅又想,或者这些考验就是青玉能否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闯过去了,就海阔天空?

石梅跟贾敏商议之后,决定提前教导青玉修炼。

因为青玉有修炼的天赋。

一旦青玉修炼成功,体质改变,神魂增强。

那时候,应该能够试着克服恐水之症。

林如海在接到贾敏的信件之后,顿时愣住了。

那一日青玉并未落水。

他以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是娇气,受了惊吓。

不想,青玉竟然落下了心里暗疾?

林如海顿时无所适从。

之前,林母身体不大好,整日咳嗽,身体疲倦,病恹恹的提不起精神。

他一心都是母亲这一辈子不容易,只想陪伴母亲渡过难关。

然后,这时才知道,儿子病得很严重。

并非他以为的些许惊吓。

青玉身体一向强健,贾敏一直抱着呢。

小孩子忘性大,三五日忘记了,就好了。

林母病情稳定了。

林如海想要多了解一下儿子的情况。

然后,他忽然发现,贾敏的信件平铺直叙。

再没有从前絮絮叨叨的关爱,吃饭穿衣喝水,都要叮嘱一大篇儿。

如今,一张信纸,只有青玉病症的记载,再有预备如何治疗。

其余再无一句多话。

从前那种关心不舍之情,荡然无存。

林如海这一发现,马上把从前自己出去办差贾敏写的信翻出来,与最近贾敏写的家书相互对照。

从前是纸短情长,每次都写三五张。

如今是纸长话少。

一张信纸写不满。

一张薛涛笺,上面名字开头,中一两句交代青玉的病情,后面落款。

中间大片的露白。

林如海急急忙忙的翻找,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林如海发现,从游湖那日开始,贾敏就似乎退出了他的生活范畴。

林如海这时候才想起,他似乎自从母亲落水,就住在母亲这里。

从此再没回过正房,也没再关心过儿子。

贾敏似乎说过,青玉受惊有些发热。

当时林如海只觉得贾敏好啰嗦。

母亲照顾孩子多轻松的事情,为何事事烦扰他?

不知他母亲遭了罪,呛了水,身体不舒服?

他的事情太多了,公务要办,母亲生病,如今又来个妻子试探絮叨。

简直烦不胜烦。

谁知道,贾敏不是试探,青玉实实在在生病了。

且很严重,没有任何先成功痊愈的病案。

目前来时,除了克服恐惧,几乎无药可医。

林如海终于有了一点警觉:敏儿是不是生气了?

石梅若是知道林如海的心理,真是要翘起大拇指,表示佩服:后知后觉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