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直男癌?

贾珠听着这些看似责备,其实是关爱之言,顿时哭了。

“祖母,孙儿都听祖母!”

石梅盯着贾珠的眼睛说道:“我从你四岁开始培养你,习文练武,是为了你长成参天大树,将来守护祖宗的基业,庇护你的兄弟姐妹。

不是为了你长大拿自己的身体赌气,可记住了?”

贾珠颔首:“记住了,祖母!”

石梅又道:“你爹是书呆子,不会照顾孩子。

他如今迷恋上了自鸣钟,正在日夜研究。

你若是想要亲近父亲,可以去翠微草堂找他。

他与师祖爷爷山野子在后山有个研究作坊。

你读书累了,可以去哪里玩玩,相信你师祖爷爷会喜欢。”

贾珠跟山子野的接触,仅止于逢年过节磕头拜年。

私下里没有什么接触。

这就是皇后为何说政二爷是个二愣子的原因。

搁在别人,早就子子孙孙跟山子野打得火热,不是爷爷胜似爷爷了。

这些人脉,贾政这二愣子不会用,石梅只得推一把。

山子野年轻的时候三山五岳的跑。

他的阅历对于孩子们陶冶性情,也很有好处。

宝玉并未办满月宴。

不过,本家亲戚都送了礼物。

像是王家,后街的族人,再有毓秀。

贾赦与贾敏都从江南捎回来礼物。

多是杭州出产的各色软缎丝绸细棉布。

叶家姐弟也托付贾赦送了一份厚礼。

叶家姐弟果然在贾赦帮助下,就近卖了一座风水极佳的山丘。将她的祖父母父母的坟茔迁出,另外立了祠堂。

叶筠决定替祖父母父母守孝三年。

沭阳县令亲自上门赔罪。

然后,替叶筝介绍了一个举子为师。

当初叶家从西安带回来的仆从,逃的逃,请辞的请辞。

如今,请辞的想回来,叶筠没答应。

逃跑的,叶筠一律报了逃奴,画影图形。

无论能否捉到,总之与他们划清了界限。

索性石梅在叶筠离京之时,替她聘请了两位退宫的教养嬷嬷。

这两位教养嬷嬷在叶筠决定留在家乡守孝之后,出面替她卖了四房户下人。

专门挑选的中年男女夫妇,家里有儿有女。

这种人家当差,单纯又稳定。

叶筝虽是爵爷,毕竟是在守孝,关门闭户的过日子最好。

太多奢靡享受,会让人诟病。

贾赦担心姐弟们的安全,给介绍了两个退役的当地士兵做护卫。

歇息签订三年。

负责叶家姐弟守孝期间的安全。

这年六月,石梅忽然收到贾敏来信。

贾敏要把儿子青玉送回京都,托付给石梅。

石梅顿觉事出蹊跷。

贾赦也很快来了信件。

竟是林如海一家趁着休沐,到西湖游玩,孰料遭遇水鬼凿穿船仓,险些沉湖。

虽然随行的官兵及时救援。

但是,林母惊慌之下落水,呛了几口水。

虽性命无碍,回家就病了。

青玉遭遇巨变,差点落水,吓病了。

林如海与贾敏吓得半死。

这显然是一次警告。

或许今后会有更加激烈的手段对付他们。

贾敏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把青玉送进京都,暂避一时。

燕候贾赦觉得林如海一家人遭到袭击,不是个案,肯定是江南那一撮被触及了利益的贪官,或者那几个被追逼欠债的大户所为。

燕候贾赦决心追查到底。

贾敏回京,贾赦没空亲自护送。

而是派遣贾汶与贾燮带着六十名士兵护送陛下寿礼。

顺便护送贾敏母子进京。

六月二十,贾敏回京。

当日进驻荣府,

贾敏与母亲久别重逢,见面瞬间,就扑进石梅怀里,哭得山摇地动。

石梅忙着抚了青玉的昏睡穴,免得孩子被吓到。

贾敏痛哭有两个原因。

当时游船被凿穿,大船倾斜。

林如海正好陪着母亲在船舷观赏景致。

林母惊慌落水,林如海跟着跳水。

林如海不会水。

贾敏拉着青玉跑出来,发现林如海在水里挣扎。

长随斩断了桅杆丢下水,随即跳水去给林如海帮忙。

这时,画舫被凿穿的一边,已经沉入水里。

青玉当时吓得失声尖叫。

贾敏身边只剩下青玉的奶娘。

奶娘将船上一张茶桌拽了来,与贾敏母子抱着。

贾敏急切之中,双手紧紧的抓住桌子腿,将青玉护在桌面上。

官兵若营救不及时,船只全部淹没时,可以凭借桌面的浮漂,将青玉浮起。

那一刻,林如海就在不远处。

他与长随一起护着林母,都没问过贾敏怕不怕,青玉怕不怕。

那一刻,贾敏搂着儿子,那么孤单。她绝望极了。

之后,贾赦闻讯赶来,救起了林家。

贾赦要去追查水匪,无暇护送贾敏回家。

林母与青玉祖孙同时病重。

如海却只是日夜守着母亲,竟然都不问一问青玉的情况。

贾敏一个人守着青玉,还要操心婆婆的病情,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心里既害怕又绝望。

她甚至想过,若是青玉不能活命,她也不活了。

直到贾赦追击水匪无果,随后赶到扬州。

贾敏这才有了主心骨。

青玉路上的两日一直发热,时睡时醒,时常梦中惊醒尖叫。

回家后,也足足病了七日,方才好转。

林如海除了请大夫之外,几乎对儿子不闻不问。

对当时的漠视行为,根本提都不提。

贾敏十分寒心。

她甚至怀疑当时的林如海,是不是根本就忘记了,他有妻有子。

贾敏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留在京都。

如今骑虎难下,也只有把青玉托付给母亲。

因为林母尚未痊愈。

林如海的意思,让把青玉送回京都之后,马上就回江南。

可是,贾敏哪里安心让一个才四岁的孩子独自留在京都?

石梅听出来贾敏对林如海有怨怼,却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石梅不知道该怎么说。

现代文明社会,男女平等,还有不会做丈夫的人。

何况是古代,大男子大行其道的时候。

石梅觉得贾敏的状态,不适合马上跟林如海母子见面。

不然的活,一家人之间肯定要起龌龊。

石梅暗地思忖,是否亲自写信,跟林如海商议一下。

青玉太小,又病着,咋然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地方。

肯定不适应,不利于身心健康。

好在陛下的寿诞在月底,贾敏总要等到七月才出京。

石梅决定再想一想。

然后,进京三日的青玉再次生病,上吐下泻。

石梅忙着请太医,请脉之后,却说是青玉水土不服。

石梅讶异:“这小子,竟然对出生地水土不服?”

王太医道:“这是因为小少爷吃的第一口饭菜是南方水土。”

然后,水土不服还没有良方。

青玉几乎日日吃药。

但是,就是不能痊愈,好几天,歹几天。

石梅心里有了主意了。

却是按下不表。

晃眼间,到了月底,陛下万寿。

荣宁二府乃至贾敏都有份出席宴会。

熟料,宴会的当日,燕候八百里加急进京。

谋害林家人的匪徒,竟然活跃在京杭一带的盐帮。

准确说,是混进盐帮的白莲教残余分子。

而这些白莲教的残余分子,之所以府对林家下手,却是收了二十万银子的买命钱。

那一日,之所以没有杀人,只是凿穿船底,乃是白莲教的执行人员了解贾敏的身份。

知道这林夫人的兄长手握重兵,害怕被报复追杀。

故而临阵胆怯,只是凿穿,并未按照之前的计划杀人。

而这个买凶之人,却是杭州织造府的侄少爷,孙大福。

燕候八百里加急,就是参奏杭州织造孙庆文,勾结邪教白莲教,谋害朝廷官员。

嘉和帝雷霆震怒,谋害朝廷命官,形同谋逆。

嘉和帝当即下旨,捉拿家孙满门上下,以及杭州织造府的涉案官员,着即押解进京,交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堂会审。

杭州织造,是江南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所举荐。

嘉和帝下令,让甄应嘉自辩。

同时,嘉和帝命杭州将军,全面排查京杭运河的盐帮漕帮,打击盘踞在太湖的水匪渔霸。

整个江南血雨腥风。

因为水匪出现在杭州,浙江巡抚便有了不是。

浙江巡抚就地免职,燕国公接替浙江巡抚,负责肃清浙江境内的白莲教余孽。

而燕国公原本兼任江南道盐运使,就由林如海就地提拔。

江南官场便有流言,说林如海用儿子母亲的性命,换取官升一品,成了从三品。

不亏!

荣府很快得到如海升迁的消息。

七月初,护送寿礼的亲卫返回江南。贾敏便给林如海写信。

因为青玉水土不服,她决定暂时留在京都,等青玉适应京都生活之后,再南下。

林如海半月后回信,让贾敏好好照顾青玉,江南眼下不太平,索性等年后再说。

其余再没多余之言。

石梅终于理解,黛玉为何在荣府被王氏怠慢。

林如海整个一个甩手干部。

或者,林如海从小父亲亡故,她母亲对他保护的太过。

林如海对于人情世故有所欠缺。

一如当初的王秀芝,处理起来也是拖泥带水。

最后逼不得已,方才痛下决断。

本来以为这一桩婚事来之不易,会好好珍惜。

可是,他却顾此失彼。

或许,林如海觉得,青玉有大夫照顾,有贾敏照顾,有他无他无所谓。

他也不是大夫。

但是,却没想想,贾敏只是一个妇人,她需要丈夫支撑。

丈夫的关心,虽不能让孩子痊愈,却能给妻子温暖,给妻子信心。

石梅想不通,当初贾敏产子,林如海表现出的关切焦虑不是作假。

石梅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贾敏,也喜欢儿子。

或者,他不是不喜欢妻子儿子,只是妻子儿子的份量,不如母亲重要罢了。

林如海不是不优秀,不是不聪明。

他只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被亲情左右。

而他心里,亲情分了三六九等。

他不是绝情,恰恰是太过理性。

妻子儿子靠后而已。

他不明白,其实亲情可以不分轻重,可以齐头并进。

他探视儿子一回,林母的病情不会更加严重。

他一直守着,林母的病情也不会因此减轻。

明明可以兼顾,却偏偏闹得分庭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