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田礼

司务是从九品。

贾玫这种非科举出身,却有特殊贡献者,陛下可以亲简赐封。

贾政的五品就是恩荫赐封。

若是贾玫帮忙种植番薯有功,将来由荣府保举,赏赐一个七品以下的官位未必不能。

番薯一旦种植成功,可解决数万万百姓吃饭的问题,功劳可不小。

贾玫闻言愣了愣,思绪飞转之间,已经明白石梅在说什么。

贾玫激动万分,从食不果腹到人上人,可谓天堑!

民以食为天,有粮食就能天下太平!

这时莫大的功勋!

贾玫一揖到底:“全仗婶娘提拔,贾玫没齿难忘。”

石梅笑着虚扶一把:“好好干,干好了,一切皆有可能!”

贾玫颤声应道:“婶娘安心,侄儿必定全力以赴!”

石梅道:“好,哪一日扦插,告诉我,我要亲自参加剪苗!”

贾玫道:“正要告诉婶娘,已然决定了,三月十六,宜动土,我们准备那一日开工移植。”

石梅讶异:“怎么种地也要看黄历的?”

贾玫讪讪一笑:“一般来说,庄稼地里百无禁忌,只是这事儿关乎家族大计,得罪太岁可不是好玩的,不得不慎重些。”

石梅一笑颔首,太岁可不是人人能见,她还希望碰见一块太岁呢,可惜没福分!

石梅不相信太岁头上动土会有什么灾祸,却也不反对别人相信。

京都还有太岁坛,皇帝还行籍田礼呢。

石梅亲自参加剪苗,也有籍田礼之意。

只是,石梅没有行籍田礼的资格,否则就是僭越。

转眼就是三月十六。

这日,石梅特特带着贾敏贾珠贾琏贾琮元春,这些个豪门贵胄亲农桑。

赖嬷嬷一早替他们祖孙娘儿们准备了剪刀。

黑土地里的番薯藤儿已经有一尺四寸。

石梅与贾玫还有几位管事的把式商议之后,为了稳妥起见,决定还是一株二苗。

亦既,把番薯长短以六至七寸为标准剪截。

石梅这里开剪了第一窝红薯苗。

贾敏第二,贾珠贾琏元春贾琮随后开剪。

石梅指导女儿与孙子孙女成功剪下一窝红薯苗,算是开了剪了。

随后的事情交给三十位把式负责。

贾玫用石梅剪出的番薯藤作为标准,对三十名把式,六十几个妇女儿童进行现场培训:“截剪种苗的时候,最少要三节,最好是四节,遇到五节一株的,留下一节,减掉四节,可听清楚了?不明白的现在就问?“

然后,这些把式一听就懂,撸着袖子就下地了。但见剪刀薯藤飞舞,刷刷刷的就剪出一堆。

石梅挨个抽样检查,一个个都是按照标准截剪,最长五节,最短三节。

这些把式做事不含糊。

番薯已经平整出来,都是按照石梅的意思,三尺一垄,两边排水沟,方便扦插,也方便排水抗旱。

红薯耐旱却怕涝灾。

贾玫建议按照福建的栽种方法,株距五寸。

石梅却以为不妥:“或许就是因为福建人种植太密,抢占了养分,红薯这才越长越小吧?我以为还是一尺的株距为好。”

这是石梅分析福建红薯种植失败后得知的结论。

福建的红薯除了后期割苗太狠了,或许还有株距太密也有关系。

是植物都有过生存空间的问题。

大树下的小树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养分空间的问题。

番薯难道不争夺空间养分吗?

然后,把式们也以为石梅胭脂有利,庄稼地讲究破苗,破苗就是要给庄稼留出生长的空间。

石梅见贾玫沉吟,隧道:“不然这样,分出一半的土地按照福建的老办法栽种,余下一半按照我的建议种植,咱们是试种,也不怕失败,只要找出正确的栽种方法即可。”

最终贾玫否决自己的提议:“还是按照婶娘的意思办吧,若是福建的栽种方法好,不至于果实越来越小。”

头一日,把式们手发不熟,大人小孩子一起一百人,栽种浇水一条龙,拢共栽种了二十亩红薯地。

石梅估算一下,每亩地大约在两千五百株倒三千株之间。

石梅悄悄的掐算一下,一株番薯只结出一颗番薯,稍微比鸡蛋大那么一点点,也有三千颗红薯。至少二百斤以上。

之后,石梅每隔三日就会去一趟农庄。

三日后,贾玫抽查了八十亩番薯地,都生了嫩白的根芽。

贾玫欢喜不跌跑来报备:“婶娘,番薯移栽成功,全部活了!”

石梅得信儿十分高兴:“咱们瞧瞧去!”

然后,石梅打头,带着贾敏,再有孙子孙女,浩浩荡荡到了农庄。

石梅首先看了黑土地的番薯苗,虽然还是原模原样,没有长大分毫,却鲜活的很。

石梅亲自刨开一窝番薯查看,的确已经开始生根。

石梅问道:“这一亩都有多少株,可数清楚了?”

贾玫道:“黑土地,沙土地与黄土地侄儿都抽样数了三亩,都不是咱们计算的标准扦插株数三千株。

最多的三千四百株,最少三千二百株。我问了下,株数多的都是妇女负责扦插的,株数少的多半是把式们扦插。

侄儿看了下,肉眼观察看不出稀密,侄儿怕影响番薯的成活率暂时没动,您看呢?”

石梅道:“你做的很好,现在是摸索阶段,说不准哪一种方法最合适,等秋后收割过称之后,哪种高产,今后就推广哪一种。”

贾玫真心佩服石梅这种灵活机变的作风。明明按照之前的规划出现了偏差,却被石梅几句话说出一番道理,便错有错着了。

石梅看见田间地头,还有些妇女孩子在忙碌着扦插番薯,遂问:“这是补种吗?”

贾玫说道:“婶娘不是说让把只有两节的番薯藤摘了做菜吗,这些村妇觉得可惜,索性还剩下几亩地,原平整出来准备日后扦插番薯藤作为牛马饲料。她们提出赶着移栽最后一波。还跟侄儿理论,反正是试种,索性试试看,晚种几日跟早几日有些什么区别,侄儿只得应了。”

石梅心道这些人很有主人翁的精神啊!

这种千方百计替主人着想的人,应当鼓励赏赐。

隧道:“这几个妇人的名字记下给我,回头我有赏赐。”

视察完了番薯,石梅带着孩子们去跑马。顺便看看贾珠几个挑选的小马驹。

贾珠贾琏得意极了,他们的小马驹已经驯服,可以乘坐了。

两人有意显摆,骑着各自的小马驹奔腾如飞。

元春贾琮羡慕的又蹦又跳又笑,跃跃欲试。

只不过这两个太小,石梅不甘心。只是允许金山派人,扶着他们坐在马上遛一遛。

元春遛马回来,跟石梅显摆:“祖母,您瞧瞧,孙女的马儿身上这些白色斑点,是不是很像雪花啊?”

元春这‘雪花’的名儿,的确起得很贴切。

那匹小马驹远远看去,棕色毛发中,洒满雪花一样的小斑点。

胭脂马无杂色。

元春的这匹马驹子的确是桃花马!

石梅给予元春肯定:“元丫头这名字起得贴切!”

贾琮这时也遛马回来了,见祖母夸赞姐姐,也忙着向祖母炫耀:“祖母您瞧瞧,孙儿的马儿是不是有很多斑点啊?”

石梅又忙着夸赞贾琮:“嗯,琮儿这个名字也起得好!”

两个得了夸赞,高高兴兴又去遛马了。

金山这时候过来说道:“大爷买给太太与四姑娘的马驹在那边马厩里,太太要不要瞧瞧去?”

之前石梅忙忙碌碌,没顾上,左不过马驹子还小,不能骑坐。

虽然不知这辈子有没有骑马的机会,石梅还是想看看自己名下的那匹马驹子!

贾赦孝敬石梅的是成年的小母马,通身红棕色毛发,头顶与四个蹄子却是白色。

很漂亮的桃花马。

贾敏的坐骑也是通身红棕色的桃花马,尾巴与四只蹄子生着白毛,很漂亮!

虽不是胭脂马,这种品相已经算是上乘了。

贾赦很用了些心思挑选。

石梅与贾敏的马儿是成年母马,每匹价值在百两以上。

再加上八匹菊花青,三十六匹马驹子,四头奶牛,八头耕牛。

其中低头奶牛与把头耕牛是公中采办,理当从公中走账。

石梅看过账簿,贾赦没有走公中。

贾赦这一次只怕花费不下五千银子。

这可是大手笔。

贾代善虽然仙逝,他的财产贾母压着没分。

贾赦又没袭爵,手里的钱财有限。

贾赦的财产,不过是每月十两月例,笔墨费用五两,其他就是父母贴补,年底红利二百两。

贾母不喜欢贾赦,肯定不会私下贴补。

按照贾母的记忆,贾代善贴补给贾政贾敏也不过一年二百银子。

贾赦狐朋狗党众多,手里有了银子一惯是左手来右手去。

贾赦最大的活水来源,就是她祖母老国公夫人的补贴。

老国公夫人夫人出身贫寒,当初一车嫁妆,装的不过是五谷杂粮与棉布。

后来老公爷得势,与她置办了五百亩良田为嫁妆。

她也没掌管过中馈,所有出息就是月钱红利与这个田庄。

一年所得不过几百银子,还要补贴娘家,补贴贾赦。

她留给贾赦的东西,包括那个田庄,不会超过万两。

上次清算五房,石梅盯着,贾赦没敢动手脚。

事后,石梅只给了贾赦一座苏州的花园宅子,外加一千银子。

不是石梅小气,实在是国库的欠债大山一样压在石梅心上。

贾赦拿出几千的银子讨好母亲妹妹,算是有心了。

石梅笑着对贾敏说道:“看得出来,你大哥是真心疼爱你!”

贾敏一笑:“哥哥也很孝顺哟!”

石梅颔首:“嗯,你大哥比之前成熟懂事了。”

提起银钱,石梅不免在心里划算。

眼见出孝,为了荣府的和谐长久,势必要对府中的财产做出一番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