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妈妈后来说,风间老师气得整晚都没睡着觉,一大早就打电话把她叫去,好好地训斥了一顿,并让她保证,再也不让女儿接触这些会伤及手的运动了。
“老师也是为了你好。”
在胳膊彻底好了之后,仅仅坚持了一个星期,她就打破了跟妈妈的约定。
“就像一天不拉琴浑身难受一样,我一天不打球也不开心。”
心软又心疼女儿的妈妈最终还是没有坚持。
妈妈本打算让她瞒着老师偷偷玩的,但她从小就一根筋,觉得不能欺骗老师,就自己在上完课后把要继续玩网球的事抖了出来。
风间老师果然大发雷霆,但她寸步不让,两人狠狠地吵了一架,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威廉国际音乐大赛开幕了。
这是一场面向全世界12岁以下小提琴手的音乐大赛,首先通过海选和内部推荐的方式确定参加名单,经历地区赛、全国赛、洲赛后,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决出最后的优胜者。而从全国赛开始,每个国家的赞助商都会提供超值的奖品,最终优胜者奖品是一柄价值不可估量的瓜尔内里小提琴。
“你去参加这次比赛。如果能拿到最终的优胜,我就允许你继续打网球。”
就在两人之间的争执无法调和之时,风间老师提出了这个“妥协”。
在一个平均参赛年龄为11岁的世界级比赛里,要她这个刚刚满7岁、才学琴两年多一点的孩子去拿到世界级大赛的优胜。为了继续打网球,她别无选择,只能应下了这个挑战。
俗话说,一方注定会输的赌约没有进行的必要。
风间之所以将这个约定当做“妥协”,正是因为对她获得优胜这件事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但更多的,却是希望通过比赛,将她绝大部分的时间收拢起来,间接减少她接触网球的时间。
或许等比赛结束,荣誉加身,她就能彻底放弃网球,专注于小提琴了。
老师的想法她并不清楚,当时的自己为了网球,一门心思想要赢得这次比赛。因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小提琴水平缺乏足够的认识,她以关东地区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全国赛的时候,为了确保比赛的胜利,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
在自由选曲环节,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随想曲》。
理由仅仅是因为这是她所能掌握的,放在风间教室乐谱集中最高难度的曲目。
至于外界对于这首曲子有着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演奏,她一无所知。
没有任何人想到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能够演奏好这首曲子,甚至包括了她的老师风间在内。因为赌约的关系,比赛全程她都没有跟老师进行过哪怕一次的沟通。所以直到比赛前一天,所有演奏曲目申报结束后他才被友人告知。
这个时候想阻止也已经太迟了。
决赛当天,她带着跟音乐毫无关系的理由,踏上了比赛的舞台。在评审们轻视嘲笑,观众们期待的目光中——
完美地再现了这小提琴史上堪称最难曲目应有的光辉。
然而,这却是一切悲剧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