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曼听了不知真假,长子素来稳重,便是雅集上真有什么事,也不会说来让自己烦忧。
这雅集宴会在江左本是常事,林御衍不知道参加过多少回。他是林家的嫡长子,在扬州又素有玉郎的美称,身姿相貌在贵族郎君中那是顶尖的,走在哪里都受人追捧。
可今非昔比,如今爹爹犯了圣颜,被贬闽南,又丢了永兴县公的头衔,林家的境遇一落千丈。
世人惯会捧高踩低,爹爹一走,以往围在林家人身边的贵胄们,立马散了个干净,再不见给林府的邀帖。只幸好还有杨曼这襄国公嫡女的身份撑着,虽人烟冷清非常,还不至被人欺压了去。
虽然林家实际的情况和外人所知大有不同,但一家人仍是深居简出。娘亲除了初一十五去寺里进香,足不出户,不再与一干贵妇人游玩、应酬。御蝉仍是在家由女先生教导,除了几个知己好友邀请,只在家陪着娘亲,倒省了不少烦忧,落得清净。御徹年幼,没有社交应酬,也还不到进学的年纪,虽常喊想爹爹,但终日有娘亲和姐姐陪着,哄一哄便好,他小孩家也不曾体会不出什么。
只哥哥林御衍依旧得照常出门。母亲和妹妹弟弟可以足不出户,避世而居,可他不行。他是林家的长子,年已十五,父亲不在身边,他就得挑起门户来。不论他人如何变了嘴脸,该去学堂读的书,去武场习的武,一日不落。
内宅的事情有娘亲管着,可外边的事到底得男人出面,父亲上任前都托付给了他,他出门在外的时间反而比以前更多了。这一年来,哥哥的日子不好过,眼见着瘦了,也成熟了许多,让杨曼和御蝉心疼不已。
今日这雅集,是江左名士魏公魏涛下的帖。这魏公如今七十有六,从老庄之道,不羁礼法,仍是如往常一样邀请了林御衍。
主人虽肆意妄为,对御衍别无二般,可请来的客人们却并非人人都是真贤士。御蝉这样想着,面上不由着带出忧色。
御衍倒是心境平和,并不以为意,见娘亲和妹妹面有忧色,又不敢直接问自己,反而笑了。
“娘亲和妹妹有何可担心?别人都以为咱们林家失了势,可咱们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现在见了他们这副嘴脸,等爹爹回来了,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变出个什么颜色,想想岂不有趣?”
杨曼和御蝉见他确实没有放在心上,便安了心,转了话题闲聊起来,中间御徹插科打诨,时时逗笑大家。
天色稍暗,杨曼命人传饭,一列婢子一一将饭菜呈上。因是三月梅雨季,屋里潮气大,杨曼就命仆妇做了暖锅,一人一个红泥小陶锅,底下放着碳火,锅中烹着鱼羊鲜料,呈上来时浓汤滚滚,散着鲜香。
御蝉尝了口鱼肉,味道着实清鲜,又想起家中去年酿的菊花酒,“既有红泥炉,怎能缺了绿蚁酒,娘亲,咱们取些菊花酿可好?”
杨曼放筷,“可不是,我怎的连这都给忘了,这没有菊花酿,还吃的什么暖锅?温媪,快去取来。”
这红泥炉配绿酒,相传是陶潜所创的吃法,如今深受大雍文人雅士的追捧。等斟上酒,杨曼和御衍御蝉便退了婢子,不让她们动手,自己捡着吃喝说笑。只御徹年幼,怕他烫着,仍由乳母跪坐一旁,给他挑到碗中。
吃完饭,漱口净手,天色已大半染上了黑,屋里掌上灯,三个孩子都并未回屋,留下来陪伴着娘亲。
灯下,御蝉和娘亲坐在榻上,一块给爹爹缝制春衫,一旁御衍把着御徹的手,教他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边写边念叨。杨曼虽思念丈夫,担忧着林澄洲的安危,但见三个贴心懂事的儿女围绕身旁,心中平静不少,还有什么不足?
屋里正是一派温馨景象,忽听屋外起了喧哗声,温媪从外间兴冲冲地掀帘进来,满脸带笑。御蝉见她没了平时的沉稳样子,心里忽然想到了什么,忙放下针线,“温媪,可是爹爹来信了?”
林澄洲走后每月都要写家书送回来,只是闽南嶂地,道路险阻,书信送往着实不易,往往要耽搁许久。
旁边御衍和御徹听了一下抬起头,停了笔。见温媪脸上笑意愈浓,杨曼也等不住了,急道,“真是老爷来信了?你倒是快说呀!”
温媪笑道,“不光有信,老爷身边的周源回来了,正在院子外面候着呢!”
“还不快叫到明间来。”杨曼连忙起身往外走,御蝉跟在杨娘亲身后,御衍一把抱起御徹,也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