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来说,莫子卿给人做过奴才,这绝对是他羞于启齿之事。
庄睿知道莫子卿给文大少当过伴读,他以为莫子卿与文伯府再无来往,却不知两人竟是至交好友,一直有书信来往。
朝廷官员三年一考核,因此每三年外任官员都要回京述职。
但有些任地距京甚远,为防官员离任返京造成衙务搁置,任地太远的官员,可免除回京述职,允许在任上等待调任抵报。
因有这项规定,外放官员为彰显政务勤勉,都是在任上等待抵报,因此在考核抵报出来之前返京的官员少之又少。
所以文家大少为仕途考虑,不该在考核结果出来之前回京,但因文大少有私事要处理,便早早从任地往京城赶。
这事与文大少有书信来往的莫子卿知道,而身为莫子卿妻子的梦娘,因要准备拜访文大少亲眷的礼品,自然也知道。
若文大少出事不是巧合,便是梦娘将此事告诉了侯爷,侯爷出手让文大少出了意外,导致返京延缓。
莫子卿觉得侯爷还会有后招,而接下来的事,也验证了他的推测。
随从于贵在书房外说道:“大少爷,堂七少爷有事求见。”
堂七少爷莫子闻是莫子卿本家亲戚,因进京赶考便住进了莫家,莫子卿考教过他的学问,觉得有五成把握考中进士。
莫子闻白着脸进了书房,哆哆嗦嗦的说:“大堂兄,我的保举信被作废,这届恩科不能下场了。”
莫子卿眉头一皱,“为何会作废?”
莫子闻攥着拳头,几乎咬牙切齿,“贡院理事官说,保举信必须恩师、县令以及乡绅三方作保才作数,而我的保举信没有请乡绅作保。”
举人想要参加春闱科考,在进京赶考之前,都需备好保举信。
保举信的作用是,证明举人品行端正,若没有保举信,则不能下场。
莫子栋脸色很难看,“简直胡说八道,往常保举信只要恩师或者当地县令一方作保便可,何来三方作保之说?”
莫子闻咬着牙不说话,他被告知保举信作废时也是怒不可遏,勉强稳住心神,打听相熟的举子。
得知其他举子们只有一方作保也没问题,偏偏他却必须三方作保,这分明是故意让他不能下场。
莫子栋急的来回踱步,大哥说子闻有五成的把握考中进士,他们莫家在朝为官的子弟越多,越能守望相助,让子闻在等三年,实在可惜。
莫子栋看向兄长道:“大哥,你请侯爷帮忙吧,他是你岳父,只要你肯开口,侯爷定会相帮。”
莫子卿垂首不语。
求侯爷,那么代价便是与梦娘和离,可若不求侯爷——
因举子静坐宫门,太子下令,凡涉嫌渎职官员,一旦属实革职严惩。
他虽然在政务上无错,但却被传伴读窃书,无人澄清便是德行有亏,在这个节骨眼上,只怕会与渎职官员一并论处。
莫子卿沉默良久,对莫子栋说:“二弟你先出去,我有话单独与七堂弟说。”
……
同一时间,侯府内梦娘也收到了父亲派人传回来的信。
举子静坐,上达天听,皇上命大理寺主审,太子、内阁首辅以及刑部尚书等九位重臣从旁协助,务必在十天之内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