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子不大,但人员构成是真有些神奇,做各种行业的都有,包括村头那家雕塑铺子,生意也相当不错,要知道那可是纯粹的观赏物件儿,可以见得手上有几分家底的人家是不少的。
村北边靠近平原的地方有一间私塾,私塾主人是李秀才,竟然也有大大小小□□名学生,每年的束脩还不少,不然他可养不起自家女儿。
私塾和束脩的定义源于孔子,这位儒学大圣认为,有教无类,意思就是教育不分阶层,那些难以进入官学的孩子也应该获得教育,是以成立私塾,与官学做类比,很显然,是私人的学院。
而私塾并不是免费的,需要交束脩,脩,指干肉,束脩,就是扎成一捆的干肉,一捆一般是十条,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能交的起束脩的,那都是相当体面的人家。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有束脩六礼的概念,指谢师恩——干肉;业精于勤——芹菜;启窍生智——龙眼干;苦心教学——莲子;早日高中——红枣;宏图大展——红豆。
这六礼都需要送足一定的份量,在当时也不是普通农家子可以送得起的,当然,也有一些仁心宽厚的夫子允许好学的学生给自己做事来抵扣学费,算是给了一条生路。
“安生!你终于回来了,可让我好等。”被安清摇醒的喜儿睁着眼迷糊了一阵,看清楚面前的人之后才面露喜色的站起身子。
安清一直很嫌弃安生这个称呼,弄的她好像很不安生一样,“何事来寻?”
“天大的好事!”
豁,这天大的好事儿还能落在她这个需要去山上刨食的人身上?
“安生饱读诗书,我家先生甚是欣赏,此次举家搬迁前往景国,静思书院便无人接管,先生便差我来询,安生可有授课之意?如有意,可前往府上与先生一叙。”
静思书院?
安清还真没想到会是这么一茬,那书院其实就是李秀才开的私塾,里边的学生要么是这村里富户的亲子,要么是邻国边境村庄的学士。
当然,邻国来的终究较少,只有两个,而且都是明元国来的,另外三国是因为地势不想管这儿,也自然会阻碍学子来此求学。
“先生这一去何时归?”看喜儿的意思,李秀才这次举家搬迁应该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是以找她来做个代为授课的教书先生。
“少则三载,多则五载。”
三载?!
过于长的时间一下子就让安清犹豫了,她可没忘记自己现在是被人追着呢,自从两年前差点让孙公公找到,她就越发小心翼翼,真不确定能在同一个地方待三年时间。
毫无疑问,在喜儿说出来意的时候她是很心动的,代班不是白代的,肯定会给她报酬,这样至少不必在炎暑和寒冬的时候去幸苦找吃的。
想她也是穿成皇子的人啊,还当了皇帝呢,结果混得这么惨,为了口吃的差点没问清楚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