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心中感慨想了一遍金萱的话,认真说道:“要用祠堂那边的房子做学堂,怕是要征得村民的同意才行吧。”
那是金家的宗祠,他要去祠堂后院教书的话,要征得所有村民同意才行,毕竟他是外姓人,听说当初先皇封赏后,金家人拿出钱俢建了现在的祠堂,他爹就常说别的村祠堂,跟牌坊村的祠堂没法比,言语中充满羡慕。
金萱闻言觉的她是有些忽略这里的习俗了,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要是大家觉的大不敬的话,学堂还真不能在那里办,于是表示下午召集村民询问下。
两人又商量了下细节,李顺才回去,金萱回屋琢磨下午说点什么能感动村民,让他们同意此事,她之所以执着祠堂闲置的屋子,是因为能省下盖房子钱,毕竟钱是有数的能省则省。
下午把村民召集到祠堂,金萱跟大家说了想占用祠堂后院两间空闲的屋子办村学的打算,当然这番话表达的很有技巧,把金家先祖为了牌坊村做的贡献说了一遍,突出了先祖们希望牌坊村越变越好的愿望,惹的金姓村民一阵热泪盈眶。
李顺在人群里听了金萱的话都感动,牌坊村的所有功劳贡献真的都是金家先人们创造的,而如今金萱正在沿着金家先人的足迹,继续为牌坊村做着贡献。
这一刻李顺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刘李两家为何总有融入不进村里的感觉,不是村民排斥他们外姓人,而是在牌坊村多年积累的底蕴里,没有他们的痕迹,想罢目光逐渐坚定,以后的牌坊村一定有他们的位置。
最后毫无意外的得到了所有村民的支持,他们的娃娃以后可以不花束脩读书,他们感激还来不及怎么还会反对,至于李顺虽然是外姓人,但终究是村里人,如今人家愿意当夫子,他们如果还过分挑剔的话岂不是太过了。
再说祖先们可以天天看着娃娃们读书,说不上得多开心呢,这也是变相的让祖先们监督,挺好。
大家看着站在祠堂大门前的金萱,太阳的余晖照在她身上,身上散发着金色光芒,大家心里真的很感谢萱丫头为村里做的一切,因为有她牌坊村才会变的越来越好…
金萱看无人反对,点名让金柱金柒李顺刘义和四人留下,又说了几句才让其他人散了。
祠堂的布局前后各五间,前面祠堂光是门面就五间,中庭宽阔供奉金家先人的牌位,实际上后院的屋子一直都是闲置中。
记忆中这座祠堂是当年先皇封赏后,村民感念皇恩和族人做出的功绩,全村人参与修建的,所以才会有这般宏大气势壮观的规模。
金萱选了祠堂后面东面的两间屋子作为村里学堂所在地,这后院是有门的,以后学生可以从后面走。
平时前面的正堂是要上锁的,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会开启,至于清扫和供奉啥的是由族老负责,他们平日是从后院的偏门进入正堂。
金萱看着四人笑道:“一会我和金柒金柱留下清扫下屋子,刘义生和李顺去趟乡里的家什铺子,订制些孩子们用的桌椅,还有问下教书用的书籍笔墨纸砚什么价位,如果贵的话就先别卖,过两天我和连娘要去趟府城,如果那里有便宜的我直接买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