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各地分送来奇珍异宝祝贺万寿,太上皇念臣子辛劳,将不少贡品赐予有功之臣,得了赏露了脸面的,又何止一个两个,各个都称赞皇家厚道,必当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
不管这个金秋是否多事儿,皇家表了个高兴的态度,连带着大臣也逐渐高兴起来,借着这“东风”,荣伯府这周岁宴总算是办了起来,巧姐儿终于如愿地长大了一岁。
林府早已送过“礼”,史侯两府同样权当不知道。只是这次终于漏了消息,原来史侯府早已决定结交更可靠的盟友,是巧合也是幸运,往上追溯家谱,史侯府与当下风头正盛的史昭仪家竟然是同宗!
早年皆漂泊,保龄侯府发迹于军功,史昭仪家也是那时渐渐兴起书香之风,能吃饱饭方才能想着供奉宗祠,方才知道,原来天底下的缘分竟然是这般的奇妙。
本就是后宫颜色最好的嫔妃,又有太皇太后的看重,可不比荣伯府那个跟太监传绯闻的贤妃可靠的多,保龄侯与忠靖侯自然乐得与清贵之家结交;而史昭仪这边,虽然清贵,毕竟没什么权势,与军功更是无缘,两位史侯虽无实职,积威尤在,侯府嫡长女史湘云又与小将卫若兰订了亲,将来或更有出息,一层层的亲戚,一点点的势力,可不都是这么拉的么。
良禽择木而栖,既然各有奔头,那还何苦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因此,荣伯府只得无奈着解决一些“遗留”之事,譬如让府里的几个姑娘都入寺庙,许愿祈福,显个孝心和规矩,“抄检大观园”那事遗害不小,只得尽力弥补;不过,去了四个,只回来三个,迎探惜自不必说,贾素瑶却留在了寺庙里头,因为“甄英莲”是甄家之女,因为自己“告御状”,害得甄家险些灭族,是为大不孝,再无颜留于尘世,自请入寺庙,一辈子青灯古佛,诵经赎罪。
若留个“奴隶”姑娘在家,甄府姑娘嫁不出去,贾府的又能好到哪里去?
王家埋怨着,贾家忙碌着,可两家似乎都忘了一件事:贾史王薛,最后这“丰年好大雪”,似乎也没露面。
——得仔细琢磨,才能想起来,不是薛家甩了脸子;而是,荣伯府的请帖,压根就不会送到“商家”里头去。
又有谁还记得,薛家的当家主母,同样姓王;府里头,宝钗捧着一本佛经仔细看,似乎根本没听见外头夏金桂与宝蟾等人噼里啪啦的牌九吆喝声儿。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卷完结,撒花
明天开第三卷,“政事情事,有心黄泉瞻旧事;疾风流风,何妨嫁杏付东风”
有名无实的嫡长女啊,云妹妹挺住!
家道中落,寒雪连江的宝姐姐,振作!
还有善良可爱的小黛玉,小心,且莫忘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