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侧击

楚河汉界 灰熊猫 6251 字 8个月前

……

身后的所有的秦军战车都再次加速,每一辆车的两匹驭马都跑得四蹄腾空。

现在连鼓声都几乎听不见了,项羽也领着麾下的骑兵加速,向一条小涧冲去,这种小涧或是小坡很好找,不过这条的形状是项羽最满意的,它隐藏在一个坡后。

冲下坡,越过小涧,项羽带骑兵全速旋转,在他们的身后,秦军的战车再发现小涧后已经没有太多空间掉头,只能纷纷勒马,把战车停在小涧前。

而这时完成了旋转的项羽已经带着骑兵又一次跃过小涧,然后就全速向一条直线的秦军战车冲过去。

最前面不是令人生畏的成排战车,没有无数张弓搭箭的射手和严阵以待的如林长槊;只是一辆为首的停止不动的战车,它正在努力地掉头。项羽一马当先冲过去的时候,对方的驭手仍没停止动作,在掉头的剧烈颠簸中,弓手勉强向项羽射过来一支箭,被他轻松地避开。这时项羽已经冲到了它的近前,挥剑向着车上的敌人砍去。

几乎静止不动的敌人,比项羽平时的剑靶还好砍,敌车上的戟手死亡的时候甚至没来得及正面对着项羽。在这个敌兵鲜血四溅,项羽已经从长长一排秦军战车旁掠过,在他的身后,无数的楚军骑兵成纵队冲过,肆意砍杀着没有还手之力的敌人。

冲过秦军的车队,项羽拨转马头再次向敌军冲去,这次冲过去的时候,项羽看到每一辆战车上都是鲜血四溅,被屠杀的秦国车兵横七竖八地倒在车和车之间。还有一些慌乱的敌人试图拉开战车,可混乱的车队彼此冲撞,受惊的驭马也嘶叫着反抗驭手的控制。

等这次冲击过后,项羽扫视了一眼秦军的车队,那里面根本看不到身穿楚军战袍的死伤者,项羽回头确认了一下,是的,看上去队伍和出发时一样齐整,可能也就是刚才诱敌逃跑时损失了几个骑兵。

项羽也不言语,举起染血的长剑向战场方向一指,他背后的骑士发出齐声的呐喊,楚军的骑兵再次加速,向着战鼓传来的方向奔去。

……

看到左翼滚滚的烟尘后,司马夷第一个念头是自己的战车回来了,但一个惊惶失措的骑手冲到他战车旁:“将军,大事不好……”

听说是楚军的骑兵正向自己侧后杀来后,司马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忙问道:“我的车兵呢?是不是在后面追他们?”

这个时候司马夷还存在一丝幻想,那就是楚军骑兵只是甩开了他的车兵,一旦自己的车兵回返还是能把这些敌骑驱赶散。

可报信的骑手慌张得连连摇头,连声说没有看到己方的战车。

“结阵。”司马夷虽然紧张,但依然没有乱了章法,他深信他的车兵还是会赶回来的,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让楚国骑兵乱了自己的阵脚。

“马兵迎敌。”

为了给步兵争取借阵的机会,司马夷毫不迟疑地命令所有的秦军骑兵前去迎击。

分散在整条战线上的秦军上军骑兵掉头,还不等他们集结完毕,项羽的骑兵就已经杀到,拼死抵抗的秦军骑兵转眼就溶化在楚军的冲锋中。

无数秦军士兵吃惊地回身看着从他们身后冲过的楚骑,他们从秦军军阵旁疾驰而过,发出震撼人心的雷霆般的呐喊。

“结阵,结阵。”司马夷已经顾不上指挥前方的战斗,他发出一声声怒吼,把周围惊呆了的士兵叫醒过来,督促着他们加快脚步形成方阵。

唯一让司马夷庆幸的是,楚军骑兵并没有直接冲击他的侧翼,这好像给了秦军集结成团的时间,而且刘邦更没有及时全军压上,减少了秦军调整阵型的压力。

正在司马夷庆幸的时候,楚军的最右翼开始旋转,随着秦军的收缩成团,楚军的战线一下子在长度上超过了秦军。

在楚军重步兵的背后,涌出了无数是手持投矛的射手。

在最开始的互射后,两军的射手就都躲到了各自重步兵的背后,然后隔着己方的步兵向对方阵地进行效率极低盲射——相当多的时候,这种盲射都不会开始,因为很多将领认为这简直是浪费弓箭。

但现在楚军射手脱离了重步兵的保护,直接出现在秦军的战线前,他们毫不迟疑地举起投矛,把它们向近在咫尺的敌人狠狠投过去。

结成方阵的秦军步兵无法趋前攻击楚军的射手,遭受着越来越猛烈的投矛和弓箭的打击。

刚才看到项羽的骑兵回返后,刘邦就提前把所有的射手都集结起来,他们向着秦军投出了密集、毁灭性的投矛。

在楚军投枪和弓箭的猛烈打击下,方阵前排的秦军很快就无法维持戒备的姿态,他们用力向后挤的同时,扔下手中的长矛,努力举起倒在眼前的同伴尸体当作盾牌用。

更多的弓箭和投枪被投进秦阵,每一次楚军射手的集体投掷后,铺天盖地的投枪就会落进被挤得越来越紧的秦军人群里,完全挤成一团的秦军即使是后排的士兵,也出现了可怕的伤亡。

本来被掩护在后的秦军射手,纷纷绝望地向外射箭或是投掷,不过他们的视线都被自己的同伴挡住,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在哪里,他们射了几轮,就被退回来的同伴挤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不要退,向前,散开。”司马夷狂吼着,他的近卫努力向外推着人群,但人群仍不受控制地向内挤过来,连司马夷的战车都被这排山倒海的力量推翻了。

司马夷努力爬上车,想张望一下,但马上就车辆一晃,就又被颠下来?。

在那匆匆的一瞥中,司马夷感到周围到处好像都是楚军的骑兵腾起的烟幕,楚军的步兵也已经旋转到了他的后方——楚军的下军正在对他的上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羽箭,还有投矛也确实是从三个方向射过来,司马夷身旁的驭手发出一声惨叫,被一根高抛过来的楚军投矛钉在了地上。

“我的车兵呢?”司马夷感到大脑一片混乱,如果他的车兵不能及时回来,那中军的车兵呢?

第二日,刘邦、项羽带领的先锋最先抵达战场,二人麾下的士兵开入战场的时候,他们两人正各自带着一群幕僚将领在高处检视。

除了部分步兵外,项羽还带来了五百骑兵,不过却没有一辆战车。

曹参兄弟、夏侯婴、周苛等人都已经有了战车,现在其他人都在指挥各自统帅的士兵行军,只有夏侯婴驾着自己的战车陪在刘邦的战车旁。

项羽的部队抵达后,夏侯婴就不时向他身后张望。

“可是在想我的战车在哪里吗?”项羽侧过头,注视着夏侯婴说道。

夏侯婴手握长槊,向项羽微微躬身。

“我就骑马上战场。”项羽说道。

虽然军中都有骑兵,但一般都是用来侦察或是追击,此时还没有马镫,骑手在马背上无法如履平地。

夏侯婴不敢说话,但刘邦的顾忌较少,同时他也有些不解:“少将军骑马如何用槊。”

项羽抽出佩剑,递给刘邦:“骑马的时候我就用这个。”

刘邦掂了一下,就还给了项羽:“好轻的剑啊。”

“足矣。”项羽收回佩剑,将其插入剑鞘。

刘邦打量了一下项羽和他身后的骑兵,他们的装束都差不多,人人都佩戴着和项羽差不多的剑而不是沉重的长槊。

之前刘邦还没见过项羽作战,不过根据他的经验,如果不踩在坚实的战车踏板上,人就很难挥舞沉重的长兵器,而项羽展示给他的轻剑,刘邦总觉得难以和战车上武士的长槊相对抗;更不用说战车上还有驭手、持弓护卫,武士只要专心用槊就可以了,怎么看骑兵又要骑马,又要用短兵器同长兵器作战、还要躲避弓箭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如果能的话,大家也不会用战车作为主力了。

“一会儿车兵和步卒,就通通交给沛公指挥了。”项羽看两人大部分的军队已经进入战场,即将列队完毕,就对刘邦说道:“趁着秦军还没有到,召集一下将校吧。”

刘邦记得项羽说过要鼓舞士气,就和项羽来到自己的将台边,让卫士挥动下军指挥旗,很快各领队的将领和校尉就纷纷来到刘邦和项羽面前。

刘邦没有下车,静静地等在边上,他昨天提出的鼓舞士气的办法就是许诺斩首皆有奖赏,顶多是说法不同而已,他倒想看看项羽能说出什么不同来。

项羽一跃下马,快步登上下军的望台,面冲着近百他和刘邦的部下军官。

笔直地伸出手臂,项羽向着中军项梁的帅旗指去,朗声对面前的军官们说道:“大王,吾家所立;上柱国,吾家家主!尔等在上柱国眼前奋战,犹如在王前奋战,尔等落入上柱国目中的军功,如落入王上之目。当年,武王伐纣,战于牧野,立功者,虽黔首亦可光大门楣,跻身公卿,传诸子孙,诚千载一时之机——今日与其时同!诸君,是沦落黔首,还是千年高门,君可自选!”

莫说是那些校尉,想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世家地位,就是刘邦都觉的热血沸腾。

楚将齐声喊好的时候,刘邦看到远处的秦军也开始进入战场。

刘邦下车登上望台,和项羽并肩眺望秦军。

“是秦上军。”

刘邦和项羽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是司马夷。”

进入战场的秦军上军向着刘邦正面的位置开过来,看到这个动向后刘邦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和战前的估计相吻合。

“沛公何必如此紧张?”项羽头也不回地说道:“若不是司马夷,我们也打了便是。”

“我准备了一点计谋,如果不是司马夷就未必管用了。”刘邦说完,就再次下令挥动旗帜。

很快,早有预备的上百楚军士兵就走到队前,向着缓缓开过来的秦军高声呼喊起来:“败军之将,败军之将。”

听刘邦手下喊得整齐,项羽微微惊讶道:“沛公花了不少功夫准备吧?”

“确实如此。”刘邦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对面秦军中,司马夷正约束着军队缓缓前行,同时小心观察对面楚军的动作以防对方突然攻过来。

听到对面的骂声后,司马夷冷冷地哼了一声,他事先没有准备,所以没法辩白你刘邦也输过一阵,当然,最后司马夷确实是退兵了,如果刘邦硬要辩个清楚,司马夷确实是输得比较多。

对面的楚军只是骂,但没有任何上来攻击的意思,司马夷看到楚国的中军刚刚抵达,正在进入战场,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准备好,显然对方发起攻击的可能性并不大,看来对方只是单纯想骂自己图个痛快。

可随着秦军走进,楚军那边骂得更难听了,在秦军抵达预定位置停下脚步开始整军时,对面零零散散的上百楚军竟然一直走过两军中线,跑到秦军阵前不远处开始骂起来,而且他们还越骂越难听。

“司马夷,你弃城逃窜,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司马夷弃城潜逃。”

“司马夷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