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侧击

楚河汉界 灰熊猫 6251 字 8个月前

第二日,刘邦、项羽带领的先锋最先抵达战场,二人麾下的士兵开入战场的时候,他们两人正各自带着一群幕僚将领在高处检视。

除了部分步兵外,项羽还带来了五百骑兵,不过却没有一辆战车。

曹参兄弟、夏侯婴、周苛等人都已经有了战车,现在其他人都在指挥各自统帅的士兵行军,只有夏侯婴驾着自己的战车陪在刘邦的战车旁。

项羽的部队抵达后,夏侯婴就不时向他身后张望。

“可是在想我的战车在哪里吗?”项羽侧过头,注视着夏侯婴说道。

夏侯婴手握长槊,向项羽微微躬身。

“我就骑马上战场。”项羽说道。

虽然军中都有骑兵,但一般都是用来侦察或是追击,此时还没有马镫,骑手在马背上无法如履平地。

夏侯婴不敢说话,但刘邦的顾忌较少,同时他也有些不解:“少将军骑马如何用槊。”

项羽抽出佩剑,递给刘邦:“骑马的时候我就用这个。”

刘邦掂了一下,就还给了项羽:“好轻的剑啊。”

“足矣。”项羽收回佩剑,将其插入剑鞘。

刘邦打量了一下项羽和他身后的骑兵,他们的装束都差不多,人人都佩戴着和项羽差不多的剑而不是沉重的长槊。

之前刘邦还没见过项羽作战,不过根据他的经验,如果不踩在坚实的战车踏板上,人就很难挥舞沉重的长兵器,而项羽展示给他的轻剑,刘邦总觉得难以和战车上武士的长槊相对抗;更不用说战车上还有驭手、持弓护卫,武士只要专心用槊就可以了,怎么看骑兵又要骑马,又要用短兵器同长兵器作战、还要躲避弓箭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如果能的话,大家也不会用战车作为主力了。

“一会儿车兵和步卒,就通通交给沛公指挥了。”项羽看两人大部分的军队已经进入战场,即将列队完毕,就对刘邦说道:“趁着秦军还没有到,召集一下将校吧。”

刘邦记得项羽说过要鼓舞士气,就和项羽来到自己的将台边,让卫士挥动下军指挥旗,很快各领队的将领和校尉就纷纷来到刘邦和项羽面前。

刘邦没有下车,静静地等在边上,他昨天提出的鼓舞士气的办法就是许诺斩首皆有奖赏,顶多是说法不同而已,他倒想看看项羽能说出什么不同来。

项羽一跃下马,快步登上下军的望台,面冲着近百他和刘邦的部下军官。

笔直地伸出手臂,项羽向着中军项梁的帅旗指去,朗声对面前的军官们说道:“大王,吾家所立;上柱国,吾家家主!尔等在上柱国眼前奋战,犹如在王前奋战,尔等落入上柱国目中的军功,如落入王上之目。当年,武王伐纣,战于牧野,立功者,虽黔首亦可光大门楣,跻身公卿,传诸子孙,诚千载一时之机——今日与其时同!诸君,是沦落黔首,还是千年高门,君可自选!”

莫说是那些校尉,想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世家地位,就是刘邦都觉的热血沸腾。

楚将齐声喊好的时候,刘邦看到远处的秦军也开始进入战场。

刘邦下车登上望台,和项羽并肩眺望秦军。

“是秦上军。”

刘邦和项羽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是司马夷。”

进入战场的秦军上军向着刘邦正面的位置开过来,看到这个动向后刘邦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和战前的估计相吻合。

“沛公何必如此紧张?”项羽头也不回地说道:“若不是司马夷,我们也打了便是。”

“我准备了一点计谋,如果不是司马夷就未必管用了。”刘邦说完,就再次下令挥动旗帜。

很快,早有预备的上百楚军士兵就走到队前,向着缓缓开过来的秦军高声呼喊起来:“败军之将,败军之将。”

听刘邦手下喊得整齐,项羽微微惊讶道:“沛公花了不少功夫准备吧?”

“确实如此。”刘邦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对面秦军中,司马夷正约束着军队缓缓前行,同时小心观察对面楚军的动作以防对方突然攻过来。

听到对面的骂声后,司马夷冷冷地哼了一声,他事先没有准备,所以没法辩白你刘邦也输过一阵,当然,最后司马夷确实是退兵了,如果刘邦硬要辩个清楚,司马夷确实是输得比较多。

对面的楚军只是骂,但没有任何上来攻击的意思,司马夷看到楚国的中军刚刚抵达,正在进入战场,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准备好,显然对方发起攻击的可能性并不大,看来对方只是单纯想骂自己图个痛快。

可随着秦军走进,楚军那边骂得更难听了,在秦军抵达预定位置停下脚步开始整军时,对面零零散散的上百楚军竟然一直走过两军中线,跑到秦军阵前不远处开始骂起来,而且他们还越骂越难听。

“司马夷,你弃城逃窜,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司马夷弃城潜逃。”

“司马夷无耻。”

“司马夷弃城。”

楚军骂的声音越来越大,司马夷已经被气的面皮青紫,把手一抬,就有一批弓箭手越阵而出,向着那百来个楚军射过一片箭。

不过楚军站得十分稀疏,还人人都带着盾牌,这阵箭不但没有把他们赶走,反倒让他们骂得更凶了。

司马夷现在也已经看明白,对方显然不是只为了骂自己图个痛快,不然谁会这么认真地训练一批骂阵的人。

“前进十步!”

司马夷忍无可忍地下令道,他觉得对方是来打击己方士气的,要是士兵们真以为自己是个大懦夫,那就会动摇士气。

秦军战线向前走了十步,那百来个楚军立刻后退了十步,见秦军不动后马上回头继续骂。

“沛公好计。”项羽看到秦军的动作后,立刻转身走下望台:“司马夷沉不住气了。”

项羽带着他的骑兵向楚军右翼的最远端驰去时,刘邦也让自己的战车预备,同时聚精会神地看着秦军的下一步动作。

看秦军不再上前后,骂阵的楚军居然开始放风筝,躲在盾牌后干这个不容易,大部分都没放起来,但终于,第一支风筝腾空而起。上面有一直栩栩如生的野猪,正在背冲着人逃窜。

见到这支风筝上天后,骂阵的楚军齐声欢呼:

“司马夷。”

“司马夷。”

“司马夷。”

楚军一遍遍的高呼,还用手里的棍子向那个风筝指指点点,有了刚才骂声的铺垫后,任谁都知道他们是在说这上面的猪就是秦军上军统帅。

“擂鼓。”司马夷大喝一声,然后又对身后卫士喝道:“架我的车来!”

“将军,”身侧军官叫道:“中军还没准备好。”

现在秦军上军已经前出,越过了章邯的指定位置。司马夷侧头看了一眼中军的位置,章邯已经到达正在整军,而秦军的下军还没有进入阵地。

在秦军的对面,楚军的中军已经抵达,接近整军完成,而齐军进度并不比秦军下军快多少,正在乱哄哄的站队。

“擂鼓,敌人也没准备好,等我打垮了这黔首,正好配合中军进攻。”司马夷扔下这句命令,就急匆匆奔下望楼,这时他的驭夫已经把战车稳稳地停好,司马夷从持弓卫士的手中接过自己的长槊,用力向前一比的同时高呼一声:“全军突击,杀,斩了这黔首!”

随着这声呼喊,司马夷的战车就向前冲去,带着他的近卫追上了自己的部队。

“擂鼓!”

刘邦看到对面的统帅下楼后,也对左右吩咐道,不过他并没有下楼登上自己的战车,而是稳稳地站在望台上观察战局。

在楚军的右翼、秦军的左翼战鼓响起时,两军的统帅章邯和项梁几乎同时向发生战况的一侧看去,两位统帅的脸上也都是相似的迷惑不解——双方的中军还没有完成备战,秦军的上军就擂鼓进击,而楚军的下军也应鼓接战了。

司马夷跟上自己的部队后,就看到左翼烟尘腾起,刚才他就看到楚军的骑兵正在远端移动。不过司马夷注意到他们只有马兵没有车兵,心中估量是刘邦这支杂牌军的马队,不是什么楚军精锐,所以也不太放在心上。

见到烟尘后,司马夷立刻对身后一个马兵说道:“传令,让兵车去杀光他们。”

“遵命。”那个骑手拨转马头,向着左翼传令去了。

听到将军的命令后,位于秦军最左翼的百辆兵车马上拉成直线,迎向楚军的马兵。战车上的秦军官兵都信心十足,他们车兵对马兵一直有着绝对优势,在这些车辆驶向楚军骑兵的时候,秦军少量的马兵仍跟在全军后压阵,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战前侦察,战时传递军情,这种车兵对马兵一边倒的屠杀,就不用他们参与了。

很快刘邦就看到秦军的战车排山倒海般地向项羽的马队冲去,所有的战车上的槊兵都放平了他们的长槊,成排地指向楚军马兵的方向。疾驰的战车,如林的槊阵,虽然只有百来辆战车,但却有踏破山河的气势。

只是楚军的马队并没有迎战,而是继续向前试图绕过秦军的车队。

秦军的车队开始转向,横扫过远方的战场开始追击楚军的马兵,刘邦看到秦军所有的战车都高速奔驰,车上的弓箭手也纷纷弯弓搭箭,试图把在他们眼前逃窜的楚军骑兵射下马来。但楚军骑兵的距离保持得很好,秦军追得虽急,但半天也没有把几个楚军射下马来,渐渐的,他们本来放平的槊也都收了起来。

项羽带着秦军的战车急速远离战场,他一直在马队的靠后观察秦军战车的行动,只要秦军稍微一减速,他就指挥骑兵做出要绕过这些战车直插秦阵后方的姿态,结果这些秦军就将更加努力地追赶过来。

距离战场已经越来越远了,项羽又放慢了一点速度,他看着那些狂奔的敌军驭马,估量着距离,随手打落一两支射过来的羽箭。

而在这时,司马夷指挥着的秦军已经一头撞上了楚军的防线,双方交换过一轮弓箭和投枪后,就由手持大盾和长矛的重步兵展开了厮杀。

猛冲了好几轮后,秦军都被楚军挡了下来,楚军稳稳地站在他们的战线上,想把他们逼退一步都很难。

司马夷暴怒的头脑也渐渐冷静下来,他看着对面高高的望台,知道对方统帅现在的位置要比自己的战车有利,调遣起部队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想到此处,司马夷忍不住向左手方向看了看,他的车兵已经出动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把楚军的马兵杀光然后赶回来?司马夷已经注意到刘邦的侧翼没有战车的保护,只要他的战车赶回战场然后从侧面一冲,就能把楚军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