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使悄悄擦了擦额角的冷汗,他只是个大夫,又不是仙人,哪里能料事如神?
还有一件事,他没敢说出来——七王妃这一胎着实怀得不同寻常,既像只怀了一个小世子,又像是怀了一对双生子。
单从脉象来看,根本诊不确切。
他当了数十年的院使,还是头一次遇上这等怪事……
经太后劝说了几句,皇后才没再责问李院使。
太后一声令下,李院使如释重负地退下了。
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那幽香扑鼻的茶水,皇后又道:“我说七王妃,你先前擅自离京,跑去辽城见七王爷,害得全京城的人都以为你又无故失踪了,此事你似乎还未向皇上请过罪吧?”
在她眼中,秦雨缨身上全是毛病,想要挑刺,简直一挑一个准儿。
“是我不对,没向皇上禀告,以至于闹出了误会。”秦雨缨认错认得很是干脆。
皇后眼神一变,一时倒不知该说什么了。
秦雨缨算是明白了,一旦有人发难,压根无需辩驳什么,点头称是便是了,如此一来,便不会给人留下话柄。
“闹出误会事小,生出间隙事大,今日正好琛儿也在,你便随他一同向皇儿认个错吧,皇儿是不会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责罚你二人的。”太后道。
这话怎么听都有点想当然,往大了说,这可是欺君之罪,为了对付陆泓琛,皇帝都已向牧家和薛老将军下手了,又岂会白白放过这么一个现成的罪名?
秦雨缨真不知是该说太后老糊涂好,还是该说皇后这一计使得妙。
陆泓琛将她留在太后寝宫,就是为了不让她被政变波及。
皇帝得知陆泓琛进宫,绝不会毫无防备,定是安排了好些御林军围在养心殿外,生怕陆泓琛突然出手。
若她贸贸然去了皇帝那儿,不止会让陆泓琛束手束脚,说不定还会使得整个计划功败垂成。
皇后倒没想得这么深远。
她只知皇帝昨日与几个心腹大臣商讨要事,商讨到了深夜。
今日见陆泓琛与秦雨缨一入宫,她便猜出那件事十有八九是与二人有关,加之宫中的御林军有了不同寻常的动静,由不得她不多想……
皇帝早已将陆泓琛视作眼中钉、肉中刺,说不定今日是设了一场鸿门宴,要将陆泓琛斩杀于宫墙之中。
陆泓琛想必早就有所察觉,所以才将秦雨缨这个七王妃留在了太后寝宫,为的是让太后护她周全。
皇帝有十来万御林军在手,对付区区一个陆泓琛,简直绰绰有余。
既如此,何不送秦雨缨这个七王妃一并上西天?
斩草要除根,这道理皇后心知肚明,只是自己这话啊,不能说得太明了,否则太后发觉两个儿子起了相杀之心,怕是要活活急出病来……
她素来能言善辩,很快就劝得太后亲自开口,吩咐秦雨缨去赴那场鸿门宴。
在太后看来,兄弟二人把酒相谈,气氛定是十分和睦,皇帝对秦雨缨这个弟媳就是有再大的成见,也定会看淡几分,不会再追究。
想是这么想,现实却并非如此。
秦雨缨自是拗不过太后,若一再拒绝,只会令太后起疑。
眼看太后的寝宫是待不下去了,她悄声朝耳边那化作明珠的小书灵道:“我此番会不会遇到危险?”
言下之意,要不要在半路将皇后一干人打晕。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不去那劳什子的养心殿赴宴,一旦陆泓琛逼皇帝让位事败,她还可将皇后绑了,要挟皇帝放人。
就是不晓得这轻飘飘的要挟,能有几分作用。
算起来月份来,皇后肚子里的孩子,倒是极有可能是陆长鸣的种。
那远在南疆的蔺长冬,为进一步削弱皇后的势力,早已放出风声,称皇后与陆长鸣有染,估计皇帝早已心知肚明……
“你此番不会遇到什么危险,若有难事,切莫惊慌。”书灵道。
皇后似乎听到一阵细微的言语,再一听,却又像是风声。
“七王妃,你方才在同何人说话?”她狐疑。
“我方才在自言自语,不知皇后娘娘这腹中的孩子,生出来究竟会像谁。”秦雨缨道。
皇后脸色一白。
此时二人已出了太后寝宫,太后自然是听不到这番话的。
故而,皇后眉宇间的神色,比先前要冷了几分:“七王妃,我劝你当个聪明人,莫要做蠢事!”
“什么蠢事?”秦雨缨眉梢微挑,索性装起了糊涂。
皇后哼了一声,没再言语。
秦雨缨都没将话说破,若她自个儿说得太过明白,未免有不打自招的嫌疑。
她加快了步子,带着秦雨缨来到了养心殿。
乍一看,这里似乎与先前没什么差别,仔细一瞧,角落却是人影重重,明显埋伏着不少御林羽。
“小杨子,你送七王妃进去,本宫还有事,就不陪了。”皇后吩咐身旁的太监。
那唤作小杨子的太监,将秦雨缨领入殿中。
“你口口声声说我没有危险,但以陆泓琛一人之力,如何对付得了外头这些御林军?”秦雨缨蹙眉问书灵。
“他乃堂堂阎君,若连这么一点凡夫俗子都对付不了,那生死册怕是也不会认他为主了。”书灵道。
“七王妃,您在说些什么?”小太监回过头,诧异地问。
“没……没什么。”秦雨缨摇了摇头。
虽然书灵昨夜就已将今日将发生之事,细细同她与陆泓琛说了一遍,但不知为何,她心中仍仿佛坠着一颗石子,总感觉哪里不对。
而此时,那跟随她入宫的面生小厮,已不见了踪影……
来到殿中,陆泓琛与皇帝果然在饮酒,二人没顾及什么君臣之礼,在席上相谈甚欢,俨然一对久别重逢的兄弟,言语间瞧不出半点仇怨。
“七王妃怎么来了?”皇帝转目望向秦雨缨。
“回皇上的话,是皇后娘娘将七王妃带来的,说是要七王妃给皇上赔个不是。”一旁的小太监道。
皇帝似乎酒意上头,将那价值连城的杯子一摔:“大胆,朕问的是七王妃,哪轮得到你说话?”
“皇上饶命,奴才知错,奴才知错……”小太监连忙跪地,将头磕得砰砰响。
“不过一个奴才而已,岂能因他坏了兴致?”陆泓琛淡淡道。
“七弟言之有理,”皇帝颔首,将手一挥,“给朕退下,谁人再敢进来搅扰,杀无赦!”
小太监千恩万谢都退下了,秦雨缨在桌旁坐下。
很快就有宫女取来了一副碗筷,恭恭敬敬地递了上来。
按理说,男女是不便同桌的,尤其,秦雨缨还是皇帝的弟媳。
可皇帝没有开口,旁人自是不敢多说什么。
“七王妃,方才那奴才说,你是来赔罪的?”皇帝问。
秦雨缨点了点头:“弟媳先前思夫心切,擅自去了辽城,没及时禀明皇上,望皇上海涵。”
“你与七弟夫妻情深,随他去辽城也是自然,朕又岂会因这么一点小事怪罪你?”皇帝似乎极好说话,面上带笑。
只是,那笑意不及眼底。
当时,陆泓琛口口声声说秦雨缨已然失踪,一时间京城风言风语四起,险些令皇帝落下骂名。
原因无二,陆泓琛在外抗敌,劳苦功高,而留在京城的娇妻,却无故不知所踪……
没能抚恤好臣子的家眷,是皇帝的过错。
而派人去辽城兴师问罪,怀疑秦雨缨是被陆泓琛故意带走,更是令一众臣子十分心寒。
这么一闹,险些闹得士气大减。
经由此事,皇帝才彻底明白,他在这骊国的威望,远不足陆泓琛的十分之一。
说到底,不管兵符在何人手中,陆泓琛都是天下人心中响当当的战神,一众将士皆唯陆泓琛马首是瞻,而他这个皇帝,名声则差远了……
如此心腹大患,自然不能久留,他早已有了斩草除根之心,奈何战乱四起,不得不仰赖陆泓琛御敌。
若要他亲自上阵,只怕不出几日,便会身首异处。
这些年来,他也就狩猎时才碰一碰兵刃,自然没有陆泓琛的武艺,更不懂得什么行兵布阵之法。
不过而今看来,倒也无需再处处依赖陆泓琛这个镇远大将军了。
听闻辽军中出了一名身怀绝技的副将,行军作战极有谋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凭此人大可抵御异族与胡人,何须留陆泓琛一命,继续养虎为患?
“皇兄,这酒的味道,为何有些辛辣?”陆泓琛问。
皇帝举杯的手微颤了一下,笑道:“酒不辛辣,又如何能称之为酒?”
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陆泓琛点点头,似乎觉得他言之有理,也举杯一饮而尽。
秦雨缨在旁看得眉心微蹙。
她嗅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苦辣气味,那是止心草的味道,这草药能使血液无法及时送达四肢,令人心跳减缓、周身僵硬、行动不便。
分量稍多一些,甚至能夺人性命……
止心草在骊国的医药典籍中并无记载,恐怕就连太医院那些御医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为了对付陆泓琛,皇帝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也不晓得是从哪里弄来了这么一味药材……
转目一看,那斟酒的酒壶有些异样,分明是一把阴阳壶。
秦雨缨在心中嗤笑,这等把戏,未免太没新意。
酒是一旁的老太监所斟,老太监一直垂着眼不敢看人,手也微颤,几度险些将杯子打翻。
陆泓琛却好似并未瞧出端倪,依旧一杯皆一杯地喝着。
旁人皆不晓得,秦雨缨却再清楚不过,陆泓琛的身体早已不似从前,区区一点毒药,是毒不倒他的。
可才饮了四五杯,陆泓琛就忽然倒地不起。
“这是怎么回事?快来人,叫太医!”皇帝大惊。
演技到底拙劣了些,秦雨缨瞧在眼里,只觉颇为好笑。
“七王妃,你笑什么?”皇帝重重拍案,龙颜大怒。
“没什么,”秦雨缨收敛神色,轻咳一声,“王爷或许是醉了,时候也不早了,不如先让王爷回府歇息吧。”
“王爷嘴唇青紫,脸色发白,依老奴看,这不是醉了,而是中了毒。”一旁那一直未曾开口的老太监,忽然说道。
“哦?”秦雨缨佯装诧异,“那……依公公所言,当如何是好?”
“这里是皇上寝宫,自然不会有毒药,老奴更是不可能下毒谋害王爷……”老太监的神色越来越怪,看向秦雨缨的眼神好不警惕,演得那叫一个真切,“七王妃,这毒……该不会是你带入宫来的吧?”
若秦雨缨不来,便只能谎称陆泓琛是饮酒过度,醉酒而死。
这种说法,寻常人都不一定会信,更何况朝中那些不好糊弄的百官。
百官定会想到是陆泓琛功高震主,皇帝心存忌惮,所以才趁此机会狠下杀手……
而秦雨缨来了,事情就不一样了。
有了她这只替罪羊,旁人还真不一定会怀疑到皇帝的头上……
“我为何要下毒谋害王爷?”秦雨缨问。
太监冷笑一声:“这自然要问七王妃您自个儿,老奴哪会晓得?”
“磨蹭什么,还不快去叫御医!”皇帝怒喝一声,似乎觉得老太监不该在这种时候责问秦雨缨。
御医不一会儿就来了,来的是张生面孔,秦雨缨先前从未见过。
替陆泓琛诊脉过后,那御医又大着胆子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当即吓得面无人色:“不……不好了,皇上,七王爷他……他……”
“七弟他怎么了?”皇帝忙问。
“王爷他薨了……”御医答。
“大胆!”皇帝再次拍案,勃然大怒,“胡说八道什么,七弟方才还好好的,怎么会薨?”
御医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皇上息怒,七王爷他……他真薨了……”
皇帝咬牙片刻,怒指秦雨缨:“大胆七王妃,竟敢谋害朕的七弟!说,你究竟意欲何为!”
那牧家老太太,是个异族人,有手抄的户籍为证。
秦雨缨身上也流有异族的血,愤恨之下杀害灭族的仇人,乍一听似乎在情理之中……
皇帝无需说服旁人,只需说服那些疑心甚重的文武百官便可。
只要陆泓琛的死,能有一个顺理成章的解释,文武百官自然奈何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