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穿越千年会大贤

然而,他肚子里的水还没放。

张程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一边思索着一边翻开手旁的必修一的课本,第一课是荀子的《劝学》。

这篇文章作为高中阶段第一篇文章,又是一篇文言文,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篇文章是所有的高中语文老师和学生最熟悉的一篇了。

哪怕是那些最不愿意学习的学生,这篇文章一般都是背的滚瓜烂熟的,原因无他,就是这篇文章实在是占据了高中所有课文的天时地利人和,想让人不注意都不行。

可是此刻,张程再次翻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整个人却是沉浸于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语文课本上的文字仿佛产生了魔力,将张程卷入了时间的洪流,回到了那个纷乱的战国时期,齐国国都临淄城稷下学宫。

偌大的稷下学宫,杏坛林立,诸多后世被人推崇备至的大师在此处开坛讲学。

此时的张程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寓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冥冥之中,似乎在某种指引之下,张程在一处讲学之地停下了脚步。

杏坛之上,一个四十出头的麻衣先生放下手中的书简,看向面前蒲团上的十数人。

此人方脸剑眉,一双不大不小的眸子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看一眼便能把人带入无尽的学问当中。

他就是荀子。

虽然与后世传下来的画像有些不太相像,但是张程已经可以肯定此人的身份。

因为此时的他正在对着下面的十数名学生发表者训诫之言,而这篇训诫之言就是后世令所有人都膜拜不已的《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的声音不大,但是落在张程的耳朵里却宛若洪钟大吕,令张程整个人都是猛然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