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苏青一直不敢懈怠,天天学得没日没夜,甚至还向参加过县试的同学问来考题,做过模拟,但这并不代表她就能大杀四方,甚至连平安着陆都十分艰难。
《圣谕广训》部分,她当然默写出来了。这是送分题,也是出题人仅有的一点仁慈。
而试帖诗,她就很苦手了。
上辈子的那点诗词知识,苏青已经全还给老师了。要学写诗,这辈子是从零开始。
首先是格律。
格律说来简单,就是平仄对应。但由于古今语言声调变化,又十分麻烦。
现代普通话声调分四种,这个大家都知道,幼儿园就背过顺口溜,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升降。而古代声调分两种——平、仄。
大致来讲,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其中仄声比较复杂。仄声分三种——上(音赏)、去、入。上声对应三四声,去声对应四声。至于入声就麻烦了,在普通话中直接消失,其字分散到一二三四声都有。
所以,哪怕普通话说得再字正腔圆,想要依此判断平仄,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现代,苏青买本韵书就行,自有学者们归纳编纂古今音调变迁。但在古代,她只能自食其力,自个儿总结了。这一点,她还要感谢原主留下记忆,使她不至于语言不通。
其次是押韵。
要记住一百来个韵脚,对应的常用字能列出多少,就列多少,然后个个都记住。至于每句用韵,除首末两联,每联都要对偶,等等理论知识一一记下,算是入门。
接下来,把各韵脚、各主题的名诗好诗,背上千来首。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模仿个百来次,也就知道怎么写诗了。最后,再背些典故灵活化用,提高点逼格,就勉强能出师了。
当然,这整个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去积累素材,培养语感,训练技巧,提高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