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南北(17)

宰执天下 cuslaa 3700 字 8个月前

耶律隆随手丢下,“是好东西。”

出门在野外旅行,有这么一套点火工具会很方便。无论宋辽,官员随身的蹀躞七事,其中就有火石一项,而大辽国中,旅人出门在外,身上也都会带着火刀火石之类的工具。但耶律隆试过,宋人兵卒中普遍配发的这一套明显更为易用。东西是好,可敌人有,自己无,却是让人憋气的一件事。

耶律隆又随手拿起一支三寸长的小竹筒,“这是什么?”问的同时,他打开了封口的木塞,“盐?!”

从竹筒中倾出的盐末,聚拢在掌心,色泽雪白,毫无杂质,一看便知不是那种带苦味的劣盐,当属于第一等的上品。

马人望声音响起,“一等精盐,在燕京市面上,至少三百文一斤。”

大辽有万里海疆,还有高原上的咸水湖,并不缺盐。但最上等的雪花精盐,大辽无法自产,从南面运来的此等精盐,能卖到三百文一斤,都是达官贵人才吃用得起。可在宋人这里,又是由兵卒随身。

耶律隆默默的一翻掌,将盐倒回竹筒。

辽国盐铁同样是国家专榷,国中食盐皆出自沿海和内陆的十几处盐场,随着日本、高丽被征服,盐产量更是大幅上升,百姓的食盐量远胜大宋。唯独上品精盐,辽国缺乏足够的技术来制造,这是极其现实的差距。而国中的达官贵人,却又不能甘心只吃粗劣的官盐,使得来自宋国的精盐回易难以禁绝——皇帝和太子吃的都是宋盐,试问如何禁绝?

耶律乙辛一直都在观察着儿子的反应,见耶律隆此刻神色渐渐松动,便探手拿起了半块油纸包着的干粮。

“看到这块干饼了?”耶律乙辛举给儿子看,“宋人称之为糗糒。”

耶律隆听说过南朝配发军中的干粮,为方便官兵们随身携带,都是做成一个个方块。

耶律乙辛把干粮递给儿子,“据说是用机器压制,硬得像砖,只有和水煮了才能吃,硬啃会崩坏牙齿。这一块似乎就是。”

但耶律隆就手捏了一捏,没费太多力气就掰下来一小块,硬度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夸张,再尝了尝又咸又甜,还带了点油。看看油纸包上留下来的折痕,估量一下干粮块的大小,耶律隆道,“吃一块勉强点能顶一天了。”

耶律乙辛浅浅一笑:“比干肉方便多了。”

“但他们带不了母马。”耶律隆拉下脸。

契丹健儿可以喝马奶,吃干肉,比宋人的干粮省事,同时也更适口。

耶律乙辛指了指几案,“宋人也不只有这干饼。”

在几案上,耶律隆又发现了两小块包着纸的软糖,在辽国市面里同样价值不菲。

另有一只活灵活现的细犬雕像,耶律隆拿起来仔细看了看,然后又拿到嘴边有尝了尝,惊骇道,“竟然是肉干。”而且还是咸牛肉干,宋人到底怎么做到硬让肉干硬得像木头。大辽这边的马肉干、牛肉干都做不到这么硬实。

“谁知道?”耶律乙辛道。大辽派在南方的细作,都去注意军器监了,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很少。

耶律隆默默的放下肉干。

几案上,没有其他吃食了。只剩几封家信,从信封上可知此人名张英;几百文钱,当百、当十、一文的都有。

最后是,一柄刀柄裹着细绳的匕首,钢口灿然,耶律隆在牛皮刀鞘上轻轻一拉,就划出了一个口子。

“好刀。”耶律隆不禁失声。

若是给这把匕首换个名贵点的刀鞘刀柄,插在自己的靴筒里都丝毫不跌份。但在南朝,却也只是放在一名小小队正的手中。

“这些都是一个人的?”

马人望点头道:“队正的。”

大辽太子此时神色凛然,南朝一区区队正身上的装备,放在大辽,任凭哪个百夫长都会看得眼热。

他父皇心意,耶律隆大概是明白了。

抬头望着耶律乙辛,他正想说话,却听他父皇吩咐道,“把这队正的枪拿来。”

“是。”马人望领命而出,很快又进来,带回了附带枪刺的一柄长枪。

耶律乙辛拿着枪刺展示着,长度近乎于短剑,卡在枪口下特制的凹槽中,与如今通常所见的插在枪口上的枪刺截然不同。

马人望在旁解释道:“这是为了避免柄部伤到枪管内膛。”

耶律隆完全没理会,在此杆长枪被拿进来后,注意力就完全集中在了枪管上。抬起眼,望着耶律乙辛,他颤声问,“听说这支枪能远及百步。”

就是外面的万胜,也能打到百步外,但百步与百步之间,也是有着莫大的差别。

装备了神火军和一部分宫分军的燧发枪——被命名为万胜一式——为了增加杀伤力,特意加大了枪口口径,发射的子弹是重型铅弹。十步之内,即使瞄准的是牛的头盖骨,也能一击崩碎。但五十步外就基本失去了杀伤力,能飞到百步外的子弹,基本要靠风。

而耶律隆听说过,南朝最新型的枪支,射程至少两百步,百步之内能轻易射穿铁甲,同时经过训练的枪手,基本上都在这个距离上,能保证足够优秀的命中率,而不是靠运气。

“是。”耶律乙辛冷冷一笑,“就是那杆传说中的共和一型。”他又点了点枪身上的一串字码,“看这枪上的编号,至少是八千杆了。”

耶律隆仔细辨认枪身字码,前面是殷文音标,后面是草码数字。南朝的军器、将作二监,都采用殷文音标加数字作为生产编号,通过编号,直接可以找到生产者。耶律隆这两年已经很熟悉这种编码方法。

他也知道,宋人之所以放弃过去刻天干地支和工匠、监造的姓名的监察方法,只是因为太费时间了。

放在工火监的枪炮局,一千多工匠一年造枪也才数万支,一天不过两三百,什么时候缺过物勒工名的时间了?

偏偏宋人没时间!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虽不愿去想,但每到这细微处,却让人看得越发明白。

马人望拿着枪,指点给耶律隆,“殿下请仔细看,这柄马枪的内膛刻螺旋线,如果子弹发射时能紧贴内膛螺旋线,就能在发射时沿着膛线方向旋转。陀螺旋转时,直而不倒。转得越快,陀螺越稳。工火监本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这两年一直在研制带膛线的新式枪支。”

耶律隆在马人望的话里,听到了几分表功的意思,脸色如寒霜,“东西呢?”

马人望道,“过去造不出来,现在可以了。很简单的改变,既然已经知道了,回去立刻就能生产。”

耶律隆摇头,“你们的话,能信一半,不,能有三成是实话就不错了。”

“这种事先不说了。”耶律乙辛不耐烦的示意马人望退下,死死盯着儿子,缓缓说道,“太子,看了这么多,你当明白为父的心意。”

耶律隆躬身,“儿臣明白。”

耶律乙辛的语气愈加和缓,“我不想自己埋在土里后,还会被人给挖出来。”

耶律隆抬头,“父皇,儿子听说南朝那权相韩冈的儿子现在正在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