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愚蠢

悍妻种田记 甲木成林 2961 字 8个月前

李老头有一手打家具的功夫,又生了三个儿子,个个都是干活好手。

如今三个儿子都被征去军里,但李老头也还能做活。

之前去白参镇,那大户人家要给他们家小姐招丫鬟的事,也是李老头打听出来的。

相比其他人家认为在大户人家当丫鬟好,李老头对此却不屑一顾,所以也不吝于把消息散播出去。

除了孙母和孙月兰,这段时间内,李老头已经收了不少人的礼。

他一看孙母带来的小母鸡,心里很是满意,又多说了点消息。

那个大户人家是北边来的,姓赵,有着五六个小姐,这次都要招婢女,待遇很好,相对的,要求也高。

李老头收了礼,就答应带着这几人先进镇给赵家的管事嬷嬷掌眼。

孙母挺想跟去的,奈何白参镇不能随便进,她只得再三叮嘱孙月兰,让她说话注意点儿。

而孙姑姑那边,却是之前去白参镇偶然得到了消息,也准备再到寺里走一趟去报名。

她们都把消息瞒得紧紧的,就怕其他人知道了,会去跟她们抢名额。

掌事嬷嬷的选人标准是什么,无人知晓,或许真如王月月说的那样,会点花架子被选中的几率更大。

苏华和孙月兰都被选上了。

这对表姐妹碰见的时候,心里惊讶的时候,却同时做了个选择,装作不熟食的同村人。

孙母在李家焦急地等着消息,结果等来是李老头带来的一纸契约以及二十两银子。

孙母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激动得手都抖了,她不认识字,那契约上写着什么也不懂。

她把钱贴身收好,才问:“亲家,那我家月兰什时候可回来?”

“回来?她都卖身了,若是主人家开恩,让她回来一次两次已经是顶天的了。”

“什么?以后都不能回来了吗?”孙母惊讶地说道。

“进入赵家就是去享福的,风不吹雨不淋的,若是运气好,指不定就是个姨夫人了,可不比在乡下刨食强?”

王月月见状,忙上前说:“姑,月兰进入赵家那是去享福的,有新衣穿,顿顿有肉吃,那日子多好啊!虽说一年只能回来一次两次,可她每个月是有月钱的,到时也能孝敬你。”

孙母被王月月描绘的景象给迷了眼,咧着嘴说:“对,对,我可享上我闺女的福了。”

王月月侧头看了一眼婆婆,见她心情很好,可见李老头这一趟赚了不少钱。

他带去五个姑娘,被留下三个,而没被留下的两个姑娘,也一人得了一百文,也是很欢喜。

而作为中间人,李老头是抽了不少银子的,不过这事没必要往外说。

孙母拿了银子,想也不想,就给了王月月十两银子,“这给你留着傍身,多给我外孙弄点好的补补身子。”

“剩下的这点银子我就留着急用。”孙母眯着眼睛,王月月嫁的不错,孙月兰又有个好前程,她可以安心地当个老太太了。

至于孙平扬还未成亲,孙平凡未有孩子一事,孙母早抛到九霄云外去,儿子的事,她操啥心,让孙父忙活去。

反观孙姑姑,对于女儿能选上,她先是惊讶而后是不舍,拉着女儿嘀咕了许久,才让人领走。

她拿了契约回来,同时还有二十二两银子,这也是一大笔钱了。

与孙母相比,孙姑姑则是把银子和那契约给藏起来,只留了一两在外头,说苏华是去大户人家做事了。

村里跟孙姑姑一家的交集不多,所以苏华不在家的事还真没人关注。

倒是孙母颇为高调,没少跟人说孙月兰会过上什么好日子,语气里满是骄傲。

孔家人就住在三爷爷家,听得孙母这些话,有数次想跟孙母说,孙月兰签的是卖身契,落入贱籍,生死婚嫁都掌握在他人手中。

然而经过这么多的事,孔康同严格管教家人,除了干活以及必要的交流,不对村里的事讨论并参与。

不过也不只孔家人清楚孙月兰是怎么回事,李素云也清楚,她私底下跟莱伯母说了几句。

莱伯母的意思也很明显,让李素云别往外说。

而外乡人那边,一路上见识的更多,见孙母为此沾沾自喜,暗地里都嗤笑孙母愚蠢。

但凡好人家,除非走投无路了,否则谁会卖儿卖女的?

一时间,村里表面看着和乐融融,然而暗地里,却是暗潮汹涌。

姚香玉并不清楚她们离开这段时间村里发生的事。

她和廖氏领着一群人,在县城以及周边村落过得如鱼得水。

很少与外界接触,甚至是从未得到肯定的人,得到了众人的肯定与尊重,那心境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当然,也不是说姚香玉她们教授武功是受欢迎的,总会有些愚昧的人在反对。

面对卫千重的威压,一些村子就阴奉阳违,丝毫不放在心上。

不过认真练武的人还是很多的,因着练武可以增加体质和力气,在家中无男丁的情况下,这对干农活是大有益处的。

良好的秩序下生活安稳,就得考虑民生。

卫千重从白参镇那边借了一支五十人的队伍来,看得出来是私兵,纪律严明,精神抖擞。

除了私兵,还有粮食,这就是出行交易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