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阴谋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324 字 8个月前

第二天,城中谣言四起,昨晚西门的惨叫响彻全城,令本就在围城之中的百姓们更加胆寒,路过西城的人绘声绘色的讲述着那里浓郁的血腥气。

不过当天下午,所有谣言都消除了,一队骑兵由西门凯旋,每人马脖子旁都挂着四五个脑袋,从面容看,都是叛军。

此时茶楼酒肆中,又恰到好处的出现了,昨夜叛军突袭西门,被杀的大败的传言。

绘声绘色的传言,在平壤的各个茶楼酒肆中蔓延,就连叛军主将赵世锡令人可憎的容貌和落荒而逃时的滑稽情景,都没被描述的越来越具体。

在民间艺人的努力下,西门一夜的惨叫,终于变成了北军的大胜。

至于为什么一场大战只有惨叫,却未听到喊杀和打斗声,就被百姓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毕竟百姓们根本不在乎事实是什么,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现在赵世锡两万大军不足以将平壤完全围困,城内没有缺粮,也没有骚乱,这对百姓来说就够了。

虽然平壤宫廷中,缺了一大堆官员,但这并没有影响平壤的日常政务,因为随着张玉贞从王都汉城逃到平壤的南人官员很多,就算死掉一些,也能很快将空缺补上。

宫廷中的官员,有的是被张玉贞血腥的手段吓到,有的是佩服张玉贞的手段,渐渐的开始向她靠拢,而世子本就不多的权利也被渐渐架空。

作为一个没有能力,又有些早熟的少年世子,李昀在发现朝臣有意避开他后,变得更加的暴戾,这就更让朝臣对他离心离德。

所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经过了这一折腾,如同滚水一般的平壤宫廷竟然逐渐安稳了下来,连带民间都万众一心,军民透着股同仇敌忾的气氛。

而城外的李柟与胤祚大军像是约定好了一般,同时进军缓慢,每日只行军十里。

而赵世锡老神在在,完全不符他纸上谈兵的名头,在平壤城十里外安然扎营,数日未有动静。

平壤中将领多次求战,都被张玉贞一力压下。谁都没有想到,李朝惨烈的南北大战,居然迎来了半月之久的和平。

但李朝的官员们渐渐的睡不着觉了,任谁都嗅得到这和平之下,有股阴谋的味道。

子时,平壤城西门悄然大开,所有兵卒退至两百步开外,城门各处一应篝火全部熄灭。

两百步外,兵卒们紧张的盯着城外。

而城内,无数身影涌现在街头巷尾,或是牵着牛车马车,或是抗着大包小包,都在紧张朝城门观望。

而在一处较高酒家上,张玉贞站在窗前,晚风吹乱了她的鬓角,却无心去扶。

在张玉贞身边,韩将军满脸怒容,他看着下面人群低声道:“一群叛徒!叛徒!”

张玉贞淡然道:“不出城门,便算不得叛徒。”

须发皆白的韩将军请命道:“王妃为何要纵容他们,对这些叛徒应施以重法!”

“不到见生死的时候,谁又看的清忠奸呢?与其李柟大军来攻时,让这些唐生怕死之辈投敌,倒不如让他们走了干净。”

张玉贞顿了顿,又道:“况且,坚守平壤,要这些腐儒也是无用,只要六皇子大军尚在,平壤就不会有失。”

韩将军皱眉道:“王妃就那么信任六皇子?”

张玉贞不答,晚风更大了,灌进了酒楼中,吹得张玉贞赤翟衣鼓动,九行翚翟纹仿佛欲乘风飞出。

平壤城中,一片肃杀,百姓早早的就将门窗封闭,而巡街的兵丁也不来西门,整个西门笼罩在阴影之下。

黑暗中的人影眼巴巴的瞅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没人敢去做第一个踏出城门的,谁知道城门后会不会埋伏着一队弓手。

眼瞅着月亮逐渐偏西,黑暗中的人群越发焦躁不安起来。

平壤大官居多,所以家眷细软也多,而城门又小,不抓紧过去,很可能便失去了这唯一的一个机会。

这时,黑暗中一群人畏手畏脚的走向城门,这些人互相依偎在一起,身上只背着一个小包裹,应是谁家的下人,黑暗中看不真切,确很像一家子。

众人都将目光放在了那队仆人身上,眼瞅着他们安然的上了街,哆哆嗦嗦的走进城门,离开城门后又哗然的四散而逃窜。

自始至终,城墙上的守军未作任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