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鸡汤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480 字 8个月前

梅瑴成又问:“爷爷,他们为什么现在才生火做饭,这么晚吃饭不饿吗?”

梅文鼎不知如何回答,赶车的人道:“这位小公子,齐齐哈尔与大清别处不同,这里的百姓一天吃三顿饭的,早中晚各一顿,故而晚饭比别处做的晚些。”

梅瑴成哦了一声。

梅文鼎心中却有些震惊,哪怕是有鱼米之乡称谓的苏杭之地,百姓也不会一天吃三顿饭的吧,百姓存些粮食极为不易,怎可过的如此豪奢,万一遇上灾年当如何?

从松花江畔走到齐齐哈尔城,哪怕是快马也要跑上一天时间,现在他们车队行进速度不快,今晚是到不了了,好在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的惯了,倒也没什么。

车队选了快远离农田的山坡安营扎寨,生火做饭。

梅瑴成肚子已经咕咕叫了,他目不转睛的看着爷爷从包里掏出一个馕饼,然后放在篝火旁炙烤,这是他们途径宁古塔时买下的,居然放了这么久还没有损坏,用火烤热这味道还很不错,确是出行的绝佳干粮。

馕饼终于烤好,梅文鼎吹着气,将之撕下一块递给自己的小孙子,小孙子顾不上烫,大口吃了起来。

此时营寨外面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许多百姓哀求的声音。

梅文鼎叹了口气,估计又是哪个军士糟蹋了农家女儿,或是哪里的恶霸侵占农田,这种事大清遍地都是,齐齐哈尔自然也概莫能外。

营寨外的哀求声持续了好久,方才渐渐消散,梅文鼎皱着眉头,吃完馕饼后想回帐篷休息。

冷不丁看见抚远大将军王提着一个瓦罐走了过来。

“勿庵先生,喝口鸡汤再休息不迟。”胤祚远远的喊着。

听到鸡汤二字,梅瑴成悄悄咽了口口水。

“鸡汤?”梅文鼎眉头皱的更深。

胤祚走到近前,将瓦罐盖子拿下,将鸡汤倒在了盖子中道:“这个……你们还有空碗没?”

梅文鼎没有回话,而是皱着眉头看那鸡汤,那瓦罐做工粗糙,显然不是胤祚之物,而他们车队一路奔波劳顿,哪来的鸡。

若说是去买的就更没可能,民间母鸡都要留着下蛋,公鸡要留着打鸣,是一家的重要财产,轻易不会售卖。

再想到之前营寨周围的哀求声,梅文鼎已经想象出这鸡汤是从何而来的了,当下怒气冲冲的道:“殿下,我梅文鼎就算称不上君子,但也不会向百姓夺食,这鸡汤您自己受用吧。”说完便要回帐篷里。

胤祚听的一脸迷糊。

倒是他身边的护卫听明白了,当即大骂道:“老东西别狗眼看人低,这鸡汤可是周围百姓们自己送来的,殿下说不要,他们便在营门前苦苦哀求,争执不过才收下的,殿下还一口没喝,就给你们送来,你可倒好,真是……!”

胤祚顿时明白了梅文鼎的意思,呵斥护卫道:“不得无礼!”

那护卫受到呵斥,不敢继续说了,但眼睛还是死死瞪着梅文鼎。

梅文鼎顿时愣住,接着笑道:“老夫活到古稀之年,不怕官兵的百姓倒是见过几次,主动给官兵送鸡汤的百姓倒是从未见过,请殿下让老夫出营一看,若是果真如殿下所说,那老朽给殿下三跪九叩赔罪。”

胤祚道:“三跪九叩倒也不必,现在百姓都回家了,老先生不妨先喝汤,待明日启程时,百姓们来拿瓦罐,倒时你一问便知。”

梅文鼎道:“好。”

说完也不在矫情,接过鸡汤便喝了。

当晚,祖孙二人在帐中睡觉,梅瑴成突然道:“爷爷,鸡汤真的不是百姓自愿送来的吗?”

梅文鼎心中有事也没睡着,开口道:“要说偶有一两个百姓,爷爷信,可你看晚上,军中鸡汤又何止一罐,除却鸡汤外,还有各色吃食无数,百姓就是再爱戴殿下,又何来这许多粮食?爷爷猜测,这怕是地方官吏为了讨好殿下,故意使得招数。殿下,年纪尚轻,不能分辨在所难免,爷爷明天定要问个水落石出,哪怕受殿下怪罪也认了。”

许久之后,梅瑴成道:“爷爷,我觉的这里的百姓真的很富裕。”

梅文鼎问道:“何以见得?农田多,农税也高,百姓生活还是一样凄惨。”

梅瑴成摇摇头道:“爷爷,昨天喝鸡汤的时候,我发现一件事情——齐齐哈尔人,没一个嚼碎鸡骨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