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海港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222 字 8个月前

咸兴府中的大部分百姓都是经营渔业、船运为生的,虽然生活的大多贫苦不堪,但是比城外的百姓,好上不少。

城中也有零星的坊市,主要的商品多是鱼虾之类的海产,也有衣服鞋袜、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但是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缺乏。

逛遍了城中之后,胤祚又找来马匹,打算去城外的海港看一看。

咸兴府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十分优越了,即是河流出海口,也是天然的良港。

“……可惜的是,咸兴府的港口,位于朝鲜半岛的东面,只能和日本商贸,若是港口在西面,能和大清商贸的话,应当比现在富庶得多。”骑在马上的吴泽如是说道。

大清经济中心主要是江南一带,而在康熙朝扫平了台湾的威胁之后,对于海陆通商的限制也少了很多,所以朝鲜西岸的城市都繁华起来。

胤祚的齐齐哈尔没有海港,不能发展海运,这不得不说也是胤祚的一个遗憾。

“公子,咱们到了。”吴泽停下马道。

胤祚抬头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繁忙的小渔村,海面上,停泊着几十艘破旧的渔船,这些渔船大多单桅平底,有的甚至无桅。码头的栈桥最远也只延伸了两百步,能停泊吃水一丈深的船就不错了。

岸上建着几十栋残次不齐的茅屋,有的院子里还在晾晒着鱼干。

“这就是咸兴的海港?”胤祚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船打个渔都费劲吧,能航行到日本?”

“可能是在海上呢吧。”吴泽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受明朝影响,朝鲜的造船一直十分落后,所以其海船都是从大清购买的。”

“嗯?”胤祚顿时有些诧异,“怎么?民间有商人卖船吗?”

果然不出所料,这个话一出,话题很快就被带到了两国边境的问题上。

其实两国边境的摩擦,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人参展开的。在朝鲜全境,只有长白山一代有野生人参出产,而且其品质还略高于兴安岭等处的人参,一直以来都是朝鲜的特产。

朝鲜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人参有异乎寻常的热爱,因此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以采参为生的参民。

经过多年的采摘,朝鲜一边的山参越来越少,而大清那边因为封禁,所以山参极多。许多朝鲜人就开始越过边境采参,也因此经常会与当地百姓发生冲突,严重的时候还会杀死边境巡逻的兵丁。

而这次冲突就是这样引起的,一伙跨境的采参人遇到了百事行的运棉商队,担心形迹败露,出手将商队中人杀死,然后逃回国境。

这些跨境的采参人,都是一群亡命之徒,身上都背着凶器,而且打斗起来都是舍命搏杀,商队那几个护卫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本来事情到这里,是大清站着理,结果珲春统领不知道抽了什么疯,下令严查当地鲜族人,许多百姓被屈打成招,甚至有无辜的鲜族百姓被砍了脑袋,冒充参民。

珲春顿时民变,鲜族百姓揭竿而起,攻占县衙,而朝鲜军队也有了保护治下百姓的借口出兵,图门江以北本就鲜族百姓居多,所以很快就将全境占领。

事情到了这一步,反倒变成了大清隐隐理亏,虽然仗打胜了,但是谈判桌上,却谈的异常艰辛。

在这方面,索额图就显示出了超常的才干,谈判之中,举重若轻,不急不缓,尽最大可能争取着利益。

大清的底线是重新以图门江、长白山、鸭绿江为界划定两国边界,大清可以给予李朝一定补偿。

双方的分歧在于延边的归属和赔偿问题。

而李朝人则坚持要将他们口中的间岛,变成朝鲜的国土,双方以海兰江为界,放弃补偿,并且愿意增加每年的进贡。

双方谈了一下午,说得引经据典,口绽莲花,但却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好歹都做了些微小的让步,也不算毫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