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看到这一幕,精神一震高声问道:“老王,这一车棉花哪里买的?”
那拉车的人擦擦汗,见吴泽问话,连忙笑着道:“回大掌柜的,城外有个朝鲜商队运来的,价钱也就比辽东的贵几文,我看厂里缺棉花,就全买来了。”
吴泽赞许道:“好!老王,你这事办的不做,年末给你加工钱!”
胤祚这时也反应过来那一条条的货物是什么了,因为棉花体积大,所以一般都是压成这种长方形运输的。
“朝鲜也产棉花?”胤祚赶忙问道。
吴泽想了想道:“产!但是量不多,毕竟还有数百万的百姓要粮食养活!”
“朝鲜自然气候怎么样?适不适合种棉花?”胤祚有些急切的问道。
吴泽在朝鲜经商多年,这种问题自然是张口既来:“朝鲜京畿道以南,无论是日照还是降水都适合产绵。”
京畿道以南?那几乎是半个朝鲜了。胤祚心中一阵狂喜,道:“马上派人去朝鲜采购棉花,以后各年也优先选用朝鲜的棉花。”
“是。”吴泽顿了顿道,“龙公子,为何优先朝鲜呢?直隶等地的棉花也不比朝鲜差啊。莫非是想效法管仲治鲁梁?”
胤祚摇摇头道:“我有一个更科学一点的说法,调整经济结构,转移落后产能。另外管仲治鲁梁这故事,都是管仲自己瞎吹的,骗骗普通人也就罢了,你一个商人可不能上当啊。”
吴泽连忙点头应是。
解决了棉花的事情,胤祚的心情也轻松了一些,喝了一口手中的凉茶,压低声音道:“我今天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百事行离都统府很近,出了府门,在景阳街上走片刻便到了。
百事行的总部和银座银行一样,是一座占地颇大的大楼,一楼也是开了许多窗口,用以接待前来加盟的手工匠人。
找个伙计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吴泽这几天都在棉纺厂中。
这棉纺厂在齐齐哈尔城外,是一处由十多栋砖瓦房组成的厂区。棉纺行当是百事行最早组建的行当,也是百事行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行当。
走到棉纺厂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想象中一片忙的景象,相反厂区中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屋子里也只听得到寥寥几台织机的声音。
“哎呦!殿……咳……龙公子,今日怎么有空莅临了?”见到胤祚到来,吴泽赶紧跑了过来,脸上挂面笑容,周围几个织工都诧异的看着他,这百事行大掌柜都要巴结的人得有多尊贵的身份啊。
“回齐齐哈尔也有半个月了,今天抽空来看看。”胤祚指着那些空下的房间道,“这些厂房怎么都空着呢?我从报表上看,棉纺行的规模远不止如此啊!”
吴泽叹口气道:“龙公子,要是你早来半个月,那这片绝对是人身鼎沸、织机不停,每月出布上万尺,可惜这盛况最近几日延续不下去了。”
胤祚停下脚步,严肃道:“别卖关子,快说!”
“哎……没棉花了……”吴泽苦着脸道,“龙公子,这东北产棉量本就低,棉纺行又三班倒的猛织,前几日把库里的棉花全都用完了,这才使得棉纺厂这么萧条的。”
东北因为日照、降水等自然原因,只有辽东等地能产棉。百事行建立之后用大把银子把辽东棉花全收购了过来,让整个东北的织户都面临无棉可织的境地,许多织户迫不得已才加入了棉纺行。
虽然具有强迫性,但却有效的打破了原先那种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可胤祚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采用了三班倒、计件工资、细化分工等一系列加快生产的措施,棉纺行织布速度大增,相对应的,棉花却不够用了。
而下一季的棉花要到七八月份才能成熟,这期间棉纺厂就面临着停产的尴尬。
胤祚也有些头疼,此时日头也高,站在太阳底下热得直冒汗,拽着吴泽就近了就近的屋子,躲到阴凉下,闷热的感觉终于好了点。